1. 难度:简单 |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冰雪融化 C.酒精燃烧 D.汽油挥发
|
2. 难度:简单 | |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
3. 难度:简单 | |
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 A.质子数 B.核电荷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核外电子数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 B.H2O C.CO2 D.SO2
|
5. 难度:简单 | |
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
6. 难度:简单 | |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
7. 难度:简单 | |
古人曾有赞美菊花的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浓郁的花香遍布长安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
8. 难度:简单 | |
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10 s内迅速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 C.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D.水体污染与人类活动无关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可吸入颗粒物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氮气 N2 B.氯化铁 FeCl2 C.氧化镁 MgO2 D.氯化钙 CaCl
|
13. 难度:简单 | |
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列图示中,对环境有污染的发电方式是
|
14. 难度:简单 | |
铬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铬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为24 C.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 D.核外电子数为28
|
15. 难度:简单 | |
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 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
16. 难度:简单 | |
硫酸锂(Li2SO4)用作特种高强度玻璃的原料,其中锂元素(Li)的化合价为 A.-2 B.+1 C.+2 D.+4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C+2CuO B.2Mg+O2 C.Ba(OH)2+2HCl=BaCl2+2H2O D.NH4Cl
|
18.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过滤含有泥沙的水,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A.滤纸与漏斗内壁未紧贴 B.漏斗的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上 C.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
19. 难度:简单 | |
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钢铁的生锈 B.米醋的酿造 C.镁条的燃烧 D.食物的腐烂
|
20. 难度:中等 | ||||||||||||||||
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21. 难度:中等 | |
对于Fe、Fe2+、Fe3+三种微粒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⑥三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
22. 难度:中等 | |
三甲基一氯硅烷〔(CH3)3SiCl〕是一种化工原料,易燃,遇水发生反应,放热并生成盐酸。下列关于三甲基一氯硅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甲基一氯硅烷应密封防水保存 B.三甲基一氯硅烷着火时,不宜使用泡沫灭火器 C.三甲基一氯硅烷遇明火爆炸,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三甲基一氯硅烷燃烧不充分时,可能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
23.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净水器能降低水的硬度 B.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过滤 C.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发生了化学变化 D.水流下进上出是为了提高净化效果
|
24. 难度:简单 | |
在化学反应MnO2+4HCl = MnCl2+2H2O+Cl2↑中,四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降低的是 A.Mn B.O C.H D.Cl
|
25. 难度:困难 | |
以下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26. 难度:简单 | |
(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 ; (2)2个亚铁离子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4)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
|
27. 难度:简单 | |
(7分)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 (1)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为 文字表达式为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现象是: ,实验时瓶底加水的原因是 。 (2)现代新型礼炮使用环保气弹,实现了有害气体零排放。某种环保气弹用乙醇作为燃料,通过氧气瓶输入氧气,使乙醇在炮筒内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乙醇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氧气瓶中的氧气来自于工业制备,工业上制备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属于 变化。
|
28. 难度:简单 | |
(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净水器常用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 (2)电解水的装置如图所示,试管B中的气体是 ,通过此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3)水中若含过量的氮、磷元素,会使藻类生长繁殖过快,导致水质恶化,发生“水华”现象。已知藻类主要含有C106H263O110N16P等物质,下列物质大量使用会导致“水华”现象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向水中加入活性炭来净水 B.大量使用含Na5P3O10的洗衣粉 C.过量使用尿素[CO(NH2)2]等化学肥料
|
29. 难度:简单 | |
(6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2)在符号①Fe3+ ②H2O2 ③SO42- 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①和③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 ②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③变化中
|
30. 难度:中等 | |
(6分)观察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趋向稳定结构的元素是 。 (2)氯化钠是由 构成(用符号表示) (3)硝酸镁的化学式为 ;已知在氮化钠的化学式为Na3N,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已知硫元素呈现负价时与氧元素相同,则硫化钠的化学式为 。
|
31. 难度:简单 | |
(8分)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b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装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收集O2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用排空气法收集O2的验满方法是 _____。 (4)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实验室中制取一氧化氮所采取的收集方法是 (填序号)
|
32. 难度:中等 | |||||||
(7分)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所示)。 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小资料: 【资料】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相同条件下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原因是 。 c.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2分)
|
33. 难度:简单 | |
(5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1)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样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 。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
34. 难度:简单 | |
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计算: (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 ; (2)维生素C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 (3)维生素C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写最简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