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中:①干冰②石灰水③天然气④液氮,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①人工降雨,②改良酸性土壤,③制肥皂和造纸,④医疗消毒剂,⑤蒸馒头(去酸味)。用序号表示: (1)熟石灰___ ;(2)乙醇____;(3)干冰____;(4) 苛性钠____;(5)纯碱_____。
|
3. 难度:简单 | |
某农田由于长期施用化肥硫酸铵,影响到土壤溶液的酸碱平衡,从而导致土壤酸化板结硬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试回答: (1)该土壤溶液呈_________性,pH_________7(填>、=、<) (2)除化肥使用不当导致该后果外,请你猜想还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 (3)根据你的猜想提出一项防止措施_________________。
|
4. 难度:简单 | |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原因: (1)鸡蛋壳表面涂上石灰浆后可使鸡蛋保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可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难度:困难 | |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现做如下实验: (1)将少量粉末放在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过滤,得无色溶液及白色沉淀; (2)向过滤所得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但没有气体产生。 (3)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立即有较多的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推断,白色粉末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 ;可能存在 。
|
6. 难度:中等 | |
通过对化学的学习,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 。 (2)若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或 (填字母,下同)。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于制氮肥、硝 酸、药物和染料等。①若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 ②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实验室模拟合成氨气的流程,流程中“气体的混合”是在F装置中进行的,F装置的作用有三个:一是将 干燥;二是使氮气和氢气充分混合;三是观察进气导管口逸出的气泡数,从而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
|
7.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 (2)检验:证实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时,气体应从装置___________端通入(填A或B,下同)若用排水法收集O2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________端通入;若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进行实验时,水应从________端通入。
|
8. 难度:中等 | |||||||||||||||||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是否变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小刚猜想: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 小强猜想:氢氧化钠可能全部变质。 你的猜想: 。 [实验探究]:他们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证明了他们各自的猜想。探究过程如下:
[表达与交流]: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需要 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盐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
9.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往试管里倒入2mL氢氧化钠溶液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再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稀盐酸。 试回答: (1)指出如图所示操作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酸碱中和实验时加指示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 (3)滴加稀盐酸的同时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
|
10. 难度:中等 | |
小明同学欲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他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 (1)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 (2)第二朵小花喷上水; (3)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4)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放置一会儿,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然后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 (5)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观察现象。 请简要回答: (一)在实验中,小明同学在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时,发现(1)、(3)、(4)和(5)中花的颜色是如何变化的?请指出:(1)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 。 (二)小明的同学小芳研究了小明的如上实验后,她认为在(1)、(2)、(3)、(4)和(5)这五个实验中,有一个是多余的。你同意她的观点吗?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若同意,请指出是哪一个?________ 。
|
11. 难度:中等 | |
根据乙醇化学式(C2H5OH),进行下列计算: (1)该物质由_________ 种元素组成。 (2)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 (3)氢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结果保留到0.01%) (4)4.6g该物质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_ g。
|
12. 难度:中等 | |
某化工厂运用我国化学家候德榜先生的“候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Na2CO3)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取某种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11.1g全部溶解在120g水中,再加入氯化钡溶液144g,恰好完全反应并生成碳酸钡沉淀,过滤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19.7g。求: (1)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 (2)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A.台风 B.雪灾 C.森林火灾 D.山体滑坡
|
14. 难度:简单 | |
在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15. 难度:中等 | |
在下列四种类型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不可能存在单质的是 A.分解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化合反应
|
16. 难度:中等 | |
25℃时,在KCl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晶体,不能继续溶解的是 A.氢氧化钾 B.硫酸铜 C.硝酸钠 D.氯化钾
|
17.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不能用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 A.FeCl3 B.FeCl2 C.ZnCl2 D.MgCl2
|
18. 难度:中等 | |
下列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A.H2 B.NH3 C.SO2 D.CO2
|
19.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加热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加热时仍然是饱和溶液 C.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
|
20. 难度:中等 | |
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③铁钉的质量减轻 ④液体的质量减轻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21.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长时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且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硫酸钡 B.浓硫酸 C.浓盐酸 D.苛性钠
|
22.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物质能大量共存于水溶液中的是 A.CuSO4与NaOH B.Na2CO3与H2SO4 C.KOH与HNO3 D.Mg(NO3)2与CaCl2
|
23. 难度:困难 | |
能一次鉴别AgNO3、Na2CO3、NaCl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A.NaOH溶液 B.BaCl2溶液 C.盐酸 D.硝酸
|
24. 难度:中等 | |
X、Y、Z为三种金属。X、Y放入稀硫酸中均放出氢气,Z与稀硫酸不反应。将X放入 Y(NO3)2溶液中,有Y单质析出。则X、Y、Z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Z B.X、Z、Y C.Y、X、Z D.Z、X、Y
|
25. 难度:中等 | |
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 出,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 A.Cu B.Ag C.Cu和Ag D.Fe和Cu
|
26. 难度:困难 | |||||||||||||||||||||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
27. 难度:中等 | |
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中各盛放一个等质量、等浓度且足量的稀盐酸的小烧杯,调节天平使之达到平衡,向左边烧杯中放入6.2gKOH,为使天平保持平衡,向右边烧杯中加入Na2CO3的质量是 A.10g B.10.6g C.6.2g D.12.4g
|
28. 难度:中等 | |
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两个硫原子 ②一个三氧化二铝分子 ③三个亚铁离子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⑤二氧化锰分子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 。
|
29. 难度:简单 | |
在H、O、Na、C四种元素中,选择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种,并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 (1)单质_________;(2)金属氧化物_________;(3)酸_____________; (4)碱____________;(5)盐_____________。
|
30.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升高温度,可使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2)5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4)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的方法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