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铁钉生锈 C.蜡烛燃烧 D.水的蒸发
|
2. 难度:简单 | |
某矿泉水瓶的标签上印有如下字样:Ca≥4.0mg/L、Mg≥0.5mg/L、K≥0.35mg/L、Na≥0.8mg/L等,这里的Ca、Mg、K、Na是指: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离子
|
3. 难度:中等 | |
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说明了: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很小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4. 难度:中等 | |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C.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 D.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一组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CH4、CO2、H2 B.CO2、HCl、N2 C.SO2、CO、NO2 D.HCl、N2、O26
|
6. 难度:中等 | |
下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 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 D.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
7. 难度:中等 | |
把A、B、C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A、B表面有气泡产生,C无变化;把B加入A的硫酸盐溶液中, B表面析出A。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A>B>C B.B>A>C C.C>B>AD.A>C>B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单质参与 B.化合反应一定有化合物生成 C.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一定有化合物参加反应
|
9. 难度:中等 | |
有一混合气体由CO、H2、H2O、CO2组成,将其依次通过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②浓硫酸,③灼热氧化铜后,剩余气体是: A.水蒸气和CO2 B.只有CO2剩余 C.只有水蒸气剩余 D.没有气体剩余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OH Na2CO3 HCl B. KNO3 NaCl NaOH C.KNO3 NaOH FeCl3 D.AgNO3 BaCl2 HNO3
|
11. 难度:中等 | |
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 2n个镁离子 ;硫酸铁 。
|
12. 难度:中等 |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制造汽车要用到铜、铁、铝等多种金属材料。 (1)在汽车电路中,经常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 性。 (2)车体多用钢材制造。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空气中的 接触而生锈。
|
13. 难度:中等 | |
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进行了下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 (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 (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 (写化学式)。 (3)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
14. 难度:中等 | |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P点表示的含义是 。
|
15. 难度:中等 | |
震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和氯化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是次氯酸钙与酸反应产生有漂白性的物质次氯酸: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同时有水生成,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方程式为: 。
|
16. 难度:压轴 | |
A是常见金属单质,B、C是非金属单质,且C是密度最小的气体,甲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乙是无色液体,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未标明)。
(1)推断甲、乙的化学式为甲 ,乙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
17.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干燥氧气的装置:(提示:分液漏斗可以防止气体外逸) (1)c中试剂的作用是 。 (2)请说明如何改正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 。
|
18. 难度:压轴 | |
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闭的NaOH固体,对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完成了实验探究。 假设1:只含NaOH; 假设2:含NaOH和Na2CO3; 假设3:只含Na2CO3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 ,说明假设1不成立,假设2或假设3成立。 (2)进一步探究的过程如下: ①“操作1”的名称是 ,其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 ②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作用是 。 ③加酚酞检验“溶液B”的现象是 。
|
19. 难度:压轴 | |
某公司生产出的纯碱产品中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0℃时,称取该产品样品26.5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1)生成CO2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