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苏州一直实施的“蓝天工程”目的就在于治理PM2.5等大气污染物,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它包括 ①节能减排,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②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控制和加油站油气回收工作 ③禁止垃圾、秸秆焚烧 ④发展城市公共轨道交通和和快速交通 ⑤提升车用燃油品质,推广新能源汽车 ⑥禁止开私家车,选择绿色出行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⑤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物质中,均属纯净物的是 A.碳酸钙 生铁 B.液态空气 液氧 C.冰水 干冰 D.医用酒精 碘盐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 B.铁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 C.石油分馏得到汽油 D.煤干馏得到焦炭
|
4. 难度:简单 | |
下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目的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夏天鱼池内放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增大
|
6. 难度:简单 | |
下图容器中分别存放药品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 碳酸氢铵 ② 蒸馏水 ③ 氢氧化钠溶液 ④ 盐酸溶液 B.① 碱式碳酸铜 ② 氢氧化钠溶液 ③ 酚酞溶液 ④ 盐酸溶液 C.① 盐酸溶液 ② 氢氧化钠溶液 ③ 酚酞溶液 ④ 碱式碳酸铜 D.① 碳酸钙 ② 盐酸溶液 ③ 酚酞溶液 ④ 氢氧化钠溶液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分子、氧分子组成的 B.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 C.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D.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
8. 难度:中等 | |
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 C.属于同种原子: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将烧碱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 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中下部,摆动手腕 D.滴加浓氢氧化钠溶液时,滴管的伸入试管内且尖端触及干净的试管内壁
|
10. 难度:简单 | |
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左盘衬纸上置氧化铜粉末,右盘衬纸上置1个5 g砝码,游码标尺示数如下,此时天平平衡。则被称量的氧化铜质量为 A.8.3 g B.7.7 g C.3.3 g D.2.7 g
|
11. 难度:简单 | |
将“嫦娥”飞船送上月球的运载火箭在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X=3N2+4H2O+2CO2,其 中X的化学式是 A.N2O4 B.NO C.N2O3 D.N2O5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N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Mg2+: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NO2:2个二氧化氮分子 D.2H:2个氢元素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pH:正常雨水<酸雨 B.常温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性: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C.等质量的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 D.所有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
|
15. 难度:中等 | |
仅使用下列药品和仪器就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 ) 药品:稀硫酸、大理石、锌粒、高锰酸钾; 仪器: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水槽、集气瓶、玻片。 A.氢气、氧气、二氧化碳 B.氢气、氧气 C.二氧化碳、氢气 D.氢气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是 A.木炭燃烧后变成灰烬,质量减少 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100g水加入100g酒精,成为总质量为200g的溶液 D.8g H2完全燃烧生成8g H2O
|
17. 难度:困难 | |
实验室的试剂常与空气中的一些成分作用而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对试剂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铁粉生锈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有关 B.氢氧化钠潮解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 C.浓盐酸变稀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 D.氧化钙的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
|
18. 难度:困难 | |
在学习化学的一年中,同学们所做了的教材上的八个基础实验,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实验中,测定溶液pH时应先将试纸湿润 B.“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里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
19. 难度:困难 | |
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共存且形成的溶液为无色的是 A.(NH4)2SO4、HCl、NaNO3、K2SO4、 B.K2SO4、KNO3、H2SO4、KMnO4 C.MgSO4、NaCl、HNO3、Na2CO3 D.BaCl2、NaNO3、KCl、H2SO4
|
20. 难度:中等 |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每没种方案所用试剂如下,其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Cu、 Ag 、FeSO4溶液 B.Fe 、Ag 、CuSO4溶液 C.Fe 、Cu、AgNO3溶液、稀盐酸 D.Cu 、FeSO4溶液、AgNO3溶液
|
21. 难度:简单 | |||||||||
汪逸凡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22. 难度:简单 | |
去年苏州地铁二号线开通,进一步实现高速铁路客运、公路长途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零换乘”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过程中将使用大量的钢材、水泥等材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锰钢韧性好、硬度大可用于铺设铁轨的无机金属材料 B.建设客站要使用大量的无机材料水泥 C.车厢里的座椅采用的玻璃钢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D.客站的有些门窗是塑料材料制成的,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
23. 难度:简单 | |
下面摘录了某些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描述的一部分,其中正确的是 A.将带有铜绿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铜丝表面变黑 B.镁条在氧气中点燃,发出耀眼的强光,同时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浓厚的白色烟雾 D.将硫酸铜溶液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
|
24. 难度:中等 | |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切实可行的是 A.用稀硫酸区分黄铜(Cu、Zn)和黄金 B.用水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碳酸钙固体 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D.用尝区分厨房里的面粉和白糖
|
25.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A.在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一一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在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向饱和硫酸铵溶液中加入鸡蛋清,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蛋白质变性 D.生石灰块投入水中,水会沸腾——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是放热反应
|
26. 难度:中等 | |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30℃时的1g熟石灰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过滤,不计溶液损失,再将得到的溶液降温到2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30℃时所得的溶液质量为101g B.降温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将变小 C.向熟石灰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熟石灰变蓝色 D.20℃时敞口静置一段时间后,则溶液表面会形成一层白膜。
|
27. 难度:简单 | |
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向100g KNO3饱和溶液中再加5克KNO3晶体后,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27.6%B.24.0%C.31.6%D.34.9%
|
28. 难度:中等 | |
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①②⑥
|
29. 难度:简单 | |||||||||||||||||||||||||
(6分)在下表栏目空格内,填写正确的名称、化学式、类别。
|
30. 难度:简单 | |
(2分)现有下列变化:①镁加入到氯化铜溶液中;②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③给水通直流电;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用电热水壶给水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变化中,属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的是(填序号) ; (2)现有下列选项:a.原子的数目;b.元素的种类;c.分子的种类;d.分子的数目;e.元素的化合价.在变化②中,不变的是(填序号) .
|
31. 难度:中等 | |
(9分)下列是酸、碱、盐的一些用途,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用含氢氧化铝的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的患者: 。 (2)某些工厂用稀硫酸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 ;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 (3)用烧碱溶液吸收工业废气中的SO2,以减少污染: ,该反应 (是不是)复分解反应。 (4)将少量硫酸铵晶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 研磨一段时间后,在研钵中可看到的现象是 。 (5)工业生产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烧碱、氯气、氢气: 。
|
32. 难度:困难 | |
(6分)实验室有4%的氢氧化钠溶液200g,并用此溶液测定某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 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4%的氢氧化钠溶液20g和25g某质量分数盐酸溶液,试计算该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用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待测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反应,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那么a点对应的溶液中,在单位体积中微粒数目最多的是 (填写化学符号)。 (3)将b点对应的溶液放在蒸发皿中慢慢地蒸干,所得的固体中除了NaCl外,还可能含有__ ____ _(写化学式)
|
33. 难度:中等 | |
(8分)我市初三学生5月16日进行理化实验操作考核,其中一项是“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 (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_ ___g,右边的托盘上需放左边的托盘相等质量的纸,其目的是 ;若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略低的现象,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 。 (2)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而不选用100mL的量筒,其目的是 ; (3)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所贴标签有不妥之处,并在方框中 (5)小明同学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如下操作,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B.氯化钠固体不纯; C.量筒量取水前先用蒸馏水润洗;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E.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 F.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洒落在瓶外 G.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留有少量蒸馏水
|
34. 难度:压轴 | |
(9分)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广泛用于洗涤、纺织、医疗、造纸等。某兴趣小组展开了深入的学习:【资料卡片】: I、制备研究:下图是制备过碳酸钠的工艺流程。 请回答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 ,若在实验室完成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和 。 (2)生产中,反应及干燥均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原因是 。 (3)加入较多的氯化钠的作用是 。 Ⅱ、纯度测定:测定过碳酸钠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 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部分仪器略去),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过碳酸钠样品(2.20g)和少许黑色粉末均匀混合后 置于装置A中,在量筒中加满水; ③连接仪器,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缓滴入水; ④待装置A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停止加水,并关闭活塞; ⑤待量筒中水面不再变化时,记录其中水面刻度; ⑥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4)实验中, ,则开始收集气体。 A.刚开始出现气泡时 B.当气泡均匀连续出现时 C.若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部,复燃时 (5)若量筒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是224mL(换算后质量约为0.32g),计算过碳酸钠样 品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已知:Mr(2Na2CO3·3H2O2)=314,保留到0.1%
【反思】: (6)量筒中长导管的作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