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2013年“世界水日”和 “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
2. 难度:简单 | |
人体内缺少下列某种元素会发生骨质疏松,该元素是 A.钙 B.锌 C.铁 D.碘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 B.冰雪消融 C.玻璃破碎 D.车轮爆胎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属于有机氮肥的是 A.NH4NO3 B.K2SO4 C.CO(NH2)2 D.Ca(H2PO4)2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A.氯化钠 B.金属铜 C.金刚石 D.干冰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不符的是 A.水银:Hg B.纯碱:Na2CO3 C.碳铵:(NH4)2CO3 D.熟石灰:Ca(OH)2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金属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B.车船表面涂油漆可防止生锈 C.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高 D.黄铜比纯铜的硬度大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生成无色气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大量热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其它能量的是
|
11. 难度:中等 | |
手机中使用的锂(Li)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此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0→+1,则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 A.+4→+3 B.+2→+3 C.0→+2 D.-4→-2
|
12. 难度:困难 | |
区别下列物质方法可行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别硬水与软水 B.用酚酞试液区别氯化钠溶液与盐酸 C.用燃着的木条区别一氧化碳与甲烷 D.用导电性实验区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
13. 难度:中等 | |
食品安全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用瘦肉精养猪以降低猪肉中的脂肪含量 B.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 C.用聚氯乙烯塑料作食品包装袋装食物 D.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以防腐烂
|
14. 难度:中等 | |
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15.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只由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可用结晶法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D.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如果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①氢气 ②汽油蒸气 ③面粉 ④煤尘 ⑤天然气 A.仅① B.①⑤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
17.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将饱和硫酸铵溶液加入鸡蛋清中,析出白色固体,该固体主要是硫酸铵 C.向稀硫酸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不一定生成蓝色沉淀 D.向氮肥中加入熟石灰粉末进行研磨,一定能够闻到刺激性气味
|
18. 难度:困难 | |
某化学反应可以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如下,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示意图中虚线框内的原子应该是“○” C.该反应涉及到四种原子 D.参与反应的物质都属于化合物
|
19. 难度:中等 | |
以玉米秸秆等富含纤维素的草本植物生产乙醇(可做生物汽油)被称为“第二代生物燃料”,俗称“草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乙醇均含有C、H、N等元素 B.纤维素、乙醇遇到碘水均不变蓝 C.“草油”是利用草本植物提炼出来的石油 D.“草油”不能缓解石油紧缺问题
|
20. 难度:中等 | |
用细尼龙线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下图所示的三个液面高度相同的相同装置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不到的现象是 A.装置I和装置II中的铁钉都生锈了 B.装置I中食盐没能加快铁钉的生锈 C.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D.装置I中铁钉一侧的液面下降
|
21. 难度:中等 | |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下列关于维生素C(C6H8O6,简称V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6H8O6表示Vc这种物质 B.Vc是有机物 C.1个Vc分子中有20个原子 D.Vc分子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3:4:3
|
22. 难度:简单 | |
据报道,化学家已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颗粒外层为SiO2的、含水量约为95%的粉状物质——“干水”。下列关于“干水”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吸收CO2的时只发生物理变化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于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
23. 难度:困难 | |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①②⑧
|
24.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炒菜对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后就能燃烧
|
25. 难度:困难 | |
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pH=l的溶液中:NaCl、Na2CO3、Na2SO4 B.在pH=2的溶液中:KCl、Na2SO4、HNO3 C.在pH=13的溶液中:CaCl2、Na2CO3、NaOH D.在pH=14的溶液中:FeCl3、Ba(NO3)2、CaCl2
|
26.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l℃时仍为饱和溶液 B.在t2℃时,a、b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t1℃时,a的60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50 g
|
27. 难度:困难 | |
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CO2(CO)——O2/△ B.N2(O2)——Cu/△ C.CO2(H2O)——浓H2SO4 D.NaCl(Na2CO3)——稀盐酸
|
28. 难度:中等 | |
配制10%NaCl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溶液配制前用少量水润湿烧杯 ③在天平左盘称量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将游码移动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
29. 难度:中等 | |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反应届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 D.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
30. 难度:困难 | |
将一定量的化学式为xFeSO4·y(NH4)2SO4·6H2O的晶体加入到过量的NaOH溶液中加热,得到NH3 0.85g(假如生成NH3的全部逸出),过滤、洗涤、灼烧,得到Fe2O3固体2.0g。则关于x、y关系正确的是 A.x:y=1:1 B.x:y=1:2 C.x:y=1:4 D.x:y=2:1
|
31. 难度:中等 | |
(4分)用N、H、O三种元素组成下列物质或微粒:(用符号填写)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单质 (2)一种酸 (3)—种带正电的根的离子 (4)一种碱
|
32. 难度:中等 | |
(6分)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 ,该反应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二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有机物和一种单质: ; (3)重晶石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工业上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复浸泡重晶石,将不溶于水的硫酸钡转化为同样不溶于水的碳酸钡。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复浸泡重晶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3. 难度:中等 | |
(10分)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编号),检查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 (填导管两端的字母)端进入。
|
34. 难度:困难 | |
(7分)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纯净干燥的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金属钠在CO2中继续燃烧,燃烧停止后,在集气瓶底发现有黑色颗粒生成,瓶内壁上有白色物质生成。 (1)甲认为黑色颗粒是 (用化学式填空),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Na2CO3;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还有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其理由是 ; (2)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2O+H2O=2NaOH。甲同学据此对白色物质进行了下列实验: (3)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4)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式为: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
35. 难度:困难 | |
(3分)硫酸铜晶体常用作农业和渔业的杀虫剂、杀菌剂,某同学设计了下列两条途径由废铜料(含铁)生产硫酸铜晶体,其过程如下所示: (1)操作a的名称是: ; (2)已知: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则途径I与途径II相比,其优点体现在: ①不产生二氧化硫有毒气体,不会污染空气;② ; (3)将废铜料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6. 难度:压轴 | |
(10分)某兴趣小组分别向80.00 g 10%的NaOH溶液中加入体积不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加热蒸发,直到固体完全析出且没有任何变化后,再研细、烘干、称量;重复将固体烘干、称量,直至称得的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实验测得,向80.00 g10%的NaOH溶液中加入80.00 mL盐酸时,溶液恰好呈中性,其它测得的部分数据则如下表所示: (1)加热蒸发所得溶液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目的是: ; (2)向80.00 g 10%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的体积为100.00 mL时,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仍为11.70 g,其原因是: , (3)列式求出向80.00 g 10%NaOH溶液中加入40.00 mL盐酸时,最后所得固体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