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云变成雨 B.百炼成钢 C.大米酿酒 D.煤的干馏
|
2. 难度:简单 | |
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关于PM2.5产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火力发电 B.焚烧垃圾 C.建筑粉尘 D.白色污染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液体读数 B.倾倒液体 C.过滤 D.检查装置气密性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KCl B.NH4HCO3 C.Ca(H2PO4)2 D.KNO3
|
5. 难度:中等 | |
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方便简明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图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钙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0 B.钙元素的离子核外最外层有2个电子 C.钙元素的原子核所带电荷数为20 D.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40.08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室常用仪器所属材料分类错误的是 A. 试管(无机非金属材料) B.镊子(金属材料) C.药匙(合成材料) D.石棉网(金属材料)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
8. 难度:中等 | |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有H+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 C.氨气遇氯化氢气体产生白雾 D.把银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银片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
|
10. 难度:困难 | |
下列鉴别或检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紫色石蕊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B.用肥皂水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C.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鉴别氮肥和钾肥 D.用足量稀盐酸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
11. 难度:中等 | |
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结束后,发现食盐产率偏低,原因可能是 A.滤纸破损 B.粗盐未充分溶解就过滤 C.倾倒时有部分氯化钠溶液溅出 D.蒸发后所得精盐潮湿
|
12. 难度:困难 | ||||||||||||||||
下列实验方案中,所选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13. 难度:困难 | |
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水处理的新技术。已知获得高铁酸钠的反应为:Fe2O3+mNa2O2=nNa2FeO4+Na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6价 B.该反应中涉及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C.化学计量数m=n D.高铁酸钠中铁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
14. 难度:简单 | |||||||||
下列知识整理正确的一组是
|
15. 难度:困难 | |
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向室温下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
16. 难度:中等 | |
(11分) (1) 用合适的化学用语表示: ①氯气分子__②碳酸钙中阴离子 ③ 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④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⑤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的碱是 ; ⑥实验室常见的液态燃料是 。 (2) 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①电解水: ;能量的转化形式是由电能转化为 能; ②有沉淀生成的中和反应: ③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 。 (3) 已知氟元素与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纵行,且氟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原子强,试写出氟化钠的化学式
|
17. 难度:困难 | |
(4分)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 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 (2) 在40℃时,等质量的A、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30℃时溶液质量的关系A 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 30℃时,130g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时,需加入A物质的质量为 g才能变成饱和溶液。 (4) 当A中混有少量B时,用__________方法可以得到固体A。
|
18. 难度:困难 | |
(4分)A-G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C、E是无色气体,B是红棕色固体,X为蓝色溶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1)G的化学式是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 ; (3)写出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反应②,其名称为 (4)D与X充分反应后过滤后得滤渣F,在滤渣F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成分是 ____ 。
|
19. 难度:困难 | |
(14分)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常用于化学的学习.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 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请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这两种气体反应的共同点 (填序号). A.需要加热 B.需用催化剂 C.没有气体参加反应 D.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2)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发生装置是__ _(填序号),反应的方程式__ ; (3) 装置B中反应的方程式为__ _;要随时使反应停止或发生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______ ____(填序号,从A-E中选择);若用E和G组装一套气密性好的装置来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小得多,原因是二氧化碳_____ _____. (4) 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且能获得平稳的气流,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__ (填序号),方程式是_______ __;若用C和G组装一套气密好的装置来测定氧气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大(水的体积测量准确),其主要原因是 . (5) 化学上可通过多种反应得到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例如: ① 氯化铵(固) + 氢氧化钙(固) ② 碳酸氢铵(固) 结合以上实验装置完成下列填空(以下均填序号): 你选择上述反应 作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选用上图中A~H的 作为反应的发生装置,采用的收集装置是F和H,其中氨气应从_ 管导入(填a或b)F中,H中用倒置漏斗比直接用导管通入水中吸收氨气的优点是 .实验室中漏斗的其它用途 (写一种)
|
20. 难度:困难 | |
(7分) 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 + 4HCl ===== 4NaCl + 2CO2↑+ O2↑+ 2H2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 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1) 装置②的作用是: ; (2) 装置③的作用是: ; (3) 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0.25 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28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 g;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 g。则计算该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