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大米酿酒 B.牛奶变酸 C.生石灰干燥食品 D.轮胎爆炸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家庭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牛奶 B.酱油 C.蒸馏水 D.葡萄酒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和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B.铁锈与稀盐酸反应溶液变成浅绿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
|
5. 难度:简单 | |
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B.溶剂一定是水 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
6. 难度:简单 | |
2014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蓝天自造”,号召更多人关注空气污染,推动解决方案,应对雾霾找回蓝天。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B.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C.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D.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农作物的秸秆和垃圾
|
7.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 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
|
8. 难度:中等 | |
绿茶中含有的单宁酸(化学式为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下列有关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46
|
9. 难度:简单 | |||||||||
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知识归纳都正确的一组是
|
10.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得出以下几条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A.t1℃时,M、N两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t2℃时,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 D.由t1℃升温到t2℃时,N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改变
|
11. 难度:困难 | |
甲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装置,乙图是炼铁高炉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图炼铁中原料焦炭的作用是只提供热量 B.炼铁的主要原理是:3CO+ Fe2O3 C.甲图中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加热氧化铁的酒精喷灯,再点燃酒精灯 D.两图中得到的铁是完全相同的
|
12. 难度:中等 | |
中考复习阶段,某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②酸、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③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或碱溶液;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④⑤
|
13. 难度:中等 |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一组是( )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
15. 难度:中等 | ||||||||||||||||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X为氧气,则Y一定发生氧化反应 C.第二次测量时,Y已完全参加反应 D.该反应中Z与Q质量变化之比为11:9
|
16. 难度:中等 | |
(8分)(1)现有H、C、O、Na四种常见的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种(用化学式表示): ①常用的溶剂 ; ②厨房中的酸性调味剂 ; ③用于配制炉具清洁剂的碱 ; ④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盐 。 (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①燃气热水器不能安装在浴室内,原因是:不充分燃烧时,易生成有毒的 气体; ②某同学洗衣服,手抓洗衣粉放到水中时,有发热的感觉,说明洗衣粉溶于水 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③防毒面具中使用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 ④汽车车体钢铁涂上各种颜色的油漆除了美观外,最主要的目的是 。
|
17. 难度:中等 | |
(5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做照明弹 ;属于( )反应 (2)硫酸厂的废硫酸,可用熟石灰中和: ;属于( )反应 (3)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用氯气和亚氯酸钠(NaClO2) 生成二氧化氯(ClO2),同时生成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盐 。
|
18. 难度:中等 | |
(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及性质。请结合下图回答: (1)写出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 。 (2)可通过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用G装置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时气体应从 (填“长”或“短”)导管口进入。 (4)双球洗气管常用于气体除杂、干燥、吸收(可防倒吸)等实验。为吸收某气体并检验其性质进行图中实验,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左方进入的气体可能是 (填字母) A.NH3 B.HCl C.CO2 D.O2
|
19. 难度:困难 | |
(5分)某化学小组参观制碱厂后,绘制了该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如下,据图回答: (1)流程图Ⅰ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Ca(OH)2和Na2CO3,二者加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流程图Ⅱ中发生的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不将氯化铵作为目标产品,即加入氨气不是为了生产出氯化铵,那么,氨气在制碱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生产纯碱的流程中,碳酸化时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而没有析出氯化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难度:压轴 |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测定纯碱(Na2CO3)样品(只含NaCl杂质)中Na2CO3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1)气体法。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通过测量丙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得出CO2质量,从而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不考虑原装置内空气的影响) 【实验分析】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①实验装置乙中盛放的试剂为 。 装置丁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填字母) A.吸收Na2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 B.防止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丙中 C.干燥二氧化碳 ②实验中如果滴加稀硫酸的速度过快,会导致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 质量分数 (填写“偏高”“偏低”或“不变”). ③小明同学认为小科的方案存在问题,即使操作规范下也会造成结果偏低,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应该将装置甲中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并增加下图装置,实验结束后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目的是 ,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2)沉淀法. 【实验原理】利用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沉淀,通过沉淀的质量而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①用托盘天平称取样品11.0g放入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 ②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充分反应。证明CaCl2过量(即Na2CO3已完全反应)的方法是: 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100%=96.4%淀生成,证明CaCl2过量; ③过滤、操作X、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10.0g,操作X的名称是 ,如果缺少此操作会造成碳酸钠质量分数 (填写“偏高”“偏低”或“不变”)。 ④通过以上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