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夏季柏油路面“变软” B.水遇冷结冰 C.食物腐败变质 D.冬季钢轨之间缝隙加大
|
2. 难度:中等 | |
我国实行“醉驾入刑”新规。交通警察用经硫酸处理的三氧化铬(Cr2O3)硅胶检查司机呼出的气体中乙醇的浓度是否超标,以判断司机是否酒后驾驶。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三氧化铬属于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
3. 难度:简单 | |
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碘、钙”应理解为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
4. 难度:中等 | |
201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 B.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的重新分配,不需兴建水利工程 C.为了避免水体污染,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
|
5. 难度:简单 | |
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蔗糖 C.味精 D.芝麻油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 B.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C.氧气加压降温形成液氧 D.1体积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小于2体积
|
7. 难度:简单 | |
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称量氢氧化钠 C.氧气验满 D.读取液体体积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水可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 C.用酚酞溶液可区分盐酸和食盐水 D.用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几种常见的食物中维生素含量最丰富的是 A.米饭 B.苹果 C.蛋糕 D.馒头
|
10. 难度:中等 | |
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右图为某品牌维生素C片说明书的一部分。根据信息进行的计算错误的是 A.每片含VC质量为10mg B.若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每天可服用该品牌维生素C片3次 C.VC中含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D.V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
11. 难度:困难 | |
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a、b、c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B.t2℃时3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80g溶液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b>a=c D. 若a中混有少量c,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
12. 难度:困难 | ||||||||||||||||
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3. 难度:困难 | |
只含有CaCO3和Ca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取该混合物16g充分煅烧后(CaCO3 A. 3.7g B. 7.4g C. 22.2g D. 14.8g
|
14. 难度:简单 | |
天天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用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②用食盐水浸 泡菜刀以除去表面的锈斑;③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 应;④用活性炭可除去硬水中的氯化钙杂质;⑤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应立即关闭阀 门并轻轻打开门窗通风;⑥为了增强肥效,应将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使用;⑦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⑤⑦ B.①③⑤⑦ C.②③④⑥ D.①⑤⑥⑦
|
15. 难度:压轴 | |
整理、归纳物质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下图表示的是常见物质A-H相互间的常见关系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 发生化学反应)。A、G都是单质,气体C常用于灭火,F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以下正确的是: A. 物质A一定是碳单质,物质C是CO2 B. 物质H、E可能是不同类型的物质 C. 物质D可能是CaCO3,物质G可能是Fe D. ①②③④物质间的转化、或发生化学反应时可涉及到所有基本反应类型
|
16. 难度:中等 | |
(8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 H、O、C、Ca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元素,请选用适当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气体化合物是 ②可用于炼钢的气体是 ③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④可用作有机调味品的物质是 (2) 分类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对所学物质的分类归纳,请你仔细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① 物质甲是类别A中最简单的,则它的化学式是 ② 在分类列举的物质中,有一种物质归类错误,该物质是 ③ 所有类别C中溶液都含有的阳离子符号 ④ 实验室用来检验CO2的石灰水的物质类别是 (填类别名称)
|
17. 难度:中等 | |
(4分)根据要求写出下列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 (2) 用稀盐酸来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运输活鱼,在水中加入适量过氧化钙(CaO2)来解决鱼的缺氧问题,过氧化钙与 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18. 难度:困难 | |
(9分)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C的名称: 。 (2)请你用上面仪器中的 ① (填仪器标号)组装一套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可选用图中的 ② (填仪器标号)。根据你的装置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 。 (3)常温下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利用下图所示仪器Ⅰ、Ⅱ,可收集纯净的NO气体,收集前应先在仪器Ⅰ中 ① ,然后用胶管将 ② (填导管口字母)与c相连组成收集装置。 (4)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铁架台等仪器省略)制备CO2和验证CO2与NaOH反应。 ①小组同学分析实验装置后,发现用E装置收集CO2有明显不足,需将装置E中的导管 (填“a”或“b”)加长至接近集气瓶底部方可。 ② 改进装置,打开止水夹K1,检查气密性,加入药品开始实验,当观察到装置F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确定装置E收集满CO2,同时证明CO2 能H2O发生反应 。 ③ 当装置E中收集满CO2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把注射器D中50 ml浓 NaOH溶液压入装置E中,观察到装置F导管内液柱逐渐上升的现象时,即能证明CO2与NaOH反应。但有同学认为此现象是CO2溶于水的结果,为了进一步证明CO2 与NaOH确实反应了,你在上述现象结束后采取的方法是 。
|
19. 难度:中等 | |
(5分)我国是铝生产大国,铝生产是以铝土矿为原料,经过纯制和电解过程生产而 成,以下是生产铝的主要工艺流程及工艺介绍。 纯制工艺:就是先将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有Fe2O3、MgCO3等杂质)分别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去除杂质和获得偏铝酸钠溶液,然后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以便得到高纯度的Al(OH)3。 电解工艺:通电分解由Al(OH)3加热分解而成的Al2O3 。 根据以上图解和介绍,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生产流程中的操作Ⅰ、Ⅱ名称是 。 (2)铝土矿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会发生多个反应,其中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滤液甲、滤液乙分别于NaOH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NaOH+AlCl3=X(偏铝酸钠)+3NaCl+2H2O、 2X+CO2+3H2O=2Al(OH)3↓+Na2CO3 这两个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 。 (4)最终制得铝的化学方程式是 。 (5)为节约成本减少浪费整个生产流程中可进行循环使用的主要物质是
|
20. 难度:中等 | |||||||||||||||||||||||||
(9分)某面包膨松剂由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两种物质组成。化学小组为验证该膨松剂的成分及各成分含量的测定,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查阅资料:①膨松剂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分别是: 2NaHCO3 △ Na2CO3+H2O+CO2↑ NH4HCO3 △ NH3↑+H2O+CO2↑ ②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为氨水 ③二氧化碳溶于水,溶液呈酸性 实验定性验证:
实验分析及反思:(1) 同学甲认为应将装置B中水换成澄清石灰水,才能判断样品的成分。 同学乙认为没有必要,他的理由是 。 (2) 请你分析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 实验数据分析及成分含量计算: 小组同学利用电子天平共同作了以下测定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请你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并计算该膨松剂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的详尽过程)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