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白醋挥发              B 铁锅生锈  

C 煤炭燃烧              D 饭菜变馊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做法不会改变PM25检测结果的是                                   (     )

A.海水晒盐      B.燃放鞭炮       C.露天焚烧垃圾   D.工厂排放烟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

A.25            B.30             C.55            D.80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都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其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满分5 manfen5.com

A.倾倒液体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过滤      D.取用块状固体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主要成分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

满分5 manfen5.com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

满分5 manfen5.com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在NH3·H2O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3价    B.-4价     C.+3价     D.+5价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有X、Y、Z三种金属,只有Z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Y加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A.X>Y>Z        B.Z>X>Y        C.Y>X>Z          D.Z>Y>X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是按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氧气、碳酸钙、空气                 B.氢气、硫酸钠、水

C.甲烷、食盐、冰水                   D.金刚石、熟石灰、石油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我市盛产茶叶,雨花茶享誉省内外。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28︰13︰184      

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满分5 manfen5.com

A.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升高温度可将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K+、H+、HCO3_           B.Na+、Ba2+、 CO32-

C.K+、NO3-、H+             D.H+、Cl-、OH-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O2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OH

Ca(OH)2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C

NaCl

Na2CO3

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过滤

D

CaO

Ca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某物质的充分燃烧产物是CO2和H2O,为了确定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其中浓硫酸、无水CaCl2均为常用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省略)。称取084g待测物完全燃烧后,称得D装置增重108 g,E装置增重264 g。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该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没有氧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C、H、O元素

C.用充有空气的储气球代替装置A、B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 

D.氧化铜的有无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6分)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的部分或全部组合后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小明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他将A装置中的导气管a与C装置中的导气管          相连,当装置C中产生                   的现象时即达到实验目的。

(2)若将A装置中的药品换成稀硫酸和锌粒,产生的H2经干燥后用D装置收集,当D装置的瓶口向下时,导管口的连接顺序应是a→b→c→        

(3)B装置中使用过的浓硫酸稀释后,还可以用作它用,用烧杯稀释浓硫酸时,应后向烧杯中倒入的物质是         

(4)判断A装置产生的气体的水溶液显酸性的试液或用品是        

      酚酞试液           石蕊试液          pH试纸     以上三者均可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3分)某市一家大型化工厂处理回收含铜废料的生产流程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过程(1)得到的残留物不溶于水和稀硫酸;过程(2)是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加热生成硫酸铜和水。请写出上述生产流程中与铜直接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                                                  

(2)                                                                                                            

(3)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6分)现有六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活性炭      B.  高锰酸钾  C.石油    D.聚乙烯塑料   E.干冰     F.酒精

  (1)     可用于人工降雨            (2)    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

(3)     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4)     可用于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5)    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6)     可用作食品包装袋

 

三、推断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5分)图中A、B、C、甲、乙、丙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其中甲、乙、丙为氧化物,A、B、C分别为含有三种元素的酸、碱、盐,且B、C中包含两种相同的元素。将B的饱和溶液升温有固体析出,且甲和丙反应能生成B。A的浓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其溶质中含氧元素约653%。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满分5 manfen5.com

(1)写出丙的化学式   ;A的化学式      

(2)写出丙存在时,甲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为            

(3)写出B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填空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9分)纳米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下图是某厂生产纳米碳酸钙的工艺流程。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成并配平该工艺中生成CaCO3固体的反应方程式:

CaCl2+_________+CO2=CaCO3↓+__________+H2O

(2)若在实验室中进行该实验,操作l的名称是___________,使用到的非玻璃实验用品有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过程制得的碳酸钙粗品表面可能含有的可溶性杂质有___________(写一种化学式即可)。操作2为:_________、检验和干燥,检验操作中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选择序号)。  NH4Cl溶液  AgNO3溶液  CaCl2溶液   Ba(NO3)溶液

(4)上述流程中的副产品可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用途)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7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图 1                                         图2

(1)图1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它是      

(2)图2中的操作错误是                       ;若按图2操作,取用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          g。

(3)量取蒸馏水的体积读数如图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为(水的密度为1 g/cm3)  ,而实际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满分5 manfen5.com

   图3

(4)在上述实际配得的溶液中加6.0g水,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在上述实际配得的溶液中加23.0g氯化钠,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已知:25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计算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

 

五、探究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14分)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有3种方法。

    方法一:将氨气(NH3)通过赤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氮气和水蒸气,除去水蒸气后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08g/L。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测得该气体的密度为12572g/L。 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

满分5 manfen5.com

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          (选填装置编号)中加入               (填名称)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下图是实验室用这种方法制N2,并测定生成N2体积的装置(部分装置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查阅资料】

(1)NaNO2+NH4Cl满分5 manfen5.comNaCl+N2↑+2H2O

   (此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2)B部分中冰盐是冷凝作用   

【实验探究】

   

20时,取含溶质021g饱和NH4Cl溶液放入烧瓶,连接装置;

调节水准管,使其与量气管中液面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20mL;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饱和NaNO2溶液,加热至反应发生,移走酒精灯;

烧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关闭活塞;

待冷却至室温,调节两边液面高度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000mL;

处理剩余药品,整理实验台。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实验                               

(2)步骤中,移走酒精灯的目的是                              

(3)计算生成氮气的质量和密度。 (4分,计算过程中以及最终数据均保留2位小数)

 

【解释与结论】

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其他方法得到的纯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若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反思与评价】

(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C

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O2饱和溶液顺利滴下        D.防止溶液冲入U形管

(2)科学家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发现了新物质。这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 和生活中要学习科学家的                 

A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

B科学研究中遇到疑惑就趁早放弃,不要浪费时间

C不能因为微小的差异而放过一次成功的机会

D要相信权威,权威一定是正确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