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叙述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A. 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 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解决能源危机 C.为了避免造成土壤污染,应将使用过的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湖泊 D.用秸秆制沼气,既能避免焚烧秸秆产生的污染,又能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塑料老化 B. 海水晒盐 C. 汽油挥发 D. 活性炭吸附冰箱内异味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 铝合金 B. 冰水 C. 稀硫酸 D. 木炭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归类错误的是
|
6. 难度:中等 | |
对成语、诗词的化学解释,你认为错误的是 A. 李白诗句“风吹柳花满店香” 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分子扩散运动 B. 张九龄诗句“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是指美酒来自于粮食缓慢氧化 C.于谦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描述的是石灰石碾碎成粉末状的物理变化过程 D.成语“百炼成钢” 是指通过反复锤炼,减少铁合金中碳元素的含量
|
7. 难度:困难 | |
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图中所示有三种氧化物的分子 C.反应后分子个数变少了 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11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醋酸除水垢 B. 用纯碱洗去油污 C.用活性炭降低水的硬度 D. 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线和绵线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点燃,火星四射 B.将少量二氧化碳通人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工业酒精可用来勾兑饮用酒 B. 加碘食盐可用来防治碘缺乏病 C. 铝和铜可用来制作导线 D. 可用聚氯乙烯塑料作保鲜膜
|
11. 难度:困难 | |
下图是A、B、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B.t1℃时,100g水溶解了40gA就达到了饱和状态 C.t2℃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B.化肥中加熟石灰研磨,没有刺激性气味,一定不是氮肥 C.碱的溶液PH都大于7,但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
13. 难度:困难 | |||||||||||||||||||||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 D.①②③
|
15. 难度:中等 | |
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质量为120克,将其高温煅烧至碳酸钙完全分解,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克。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70% B. 20% C.40% D. 50%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1和NaNO2都是有咸味的盐,故可以用NaNO2代替NaC1作食用盐 B.玻璃钢、塑料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在水中加入适量的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可制成汽车防冻液 D.铁和铜都是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
17. 难度:中等 | |
对于反应:X + 2 NaOH == 2 Y + Cu(OH)2↓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Y 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B.X 和Y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8 C.X 只可能是CuCl2 D.Y 可能是Na2SO4
|
18. 难度:中等 | |
向含CuCl2和HCl的100 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 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 B.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C.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
|
19. 难度:压轴 | |
下列各组稀溶液中,利用组内物质相互反应,就能将各种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A.Na2CO3、H2SO4、HCl、KNO3B.CuSO4、KOH、NaCl、NaOH C.Na2CO3、Na2SO4、BaCl2、HNO3 D.NaNO3、MgCl2、HCl、NaOH
|
20. 难度:困难 | |
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K2CO3溶液,然后再把CO2从生成物中提取出来,再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物有效实施碳循环。“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钾溶液所起的作用是:富集空气中的CO2,为合成甲醇提供CO2 B.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K2CO3 C.通入高温水蒸气的作用是:加快CO2的逸出,以便及时为合成塔提供CO2 D.合成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H2一定条件CH3OH+H2O
|
21. 难度:中等 | |
(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 最简单的有机物 ; ② 3个三氧化硫分子 ③ 硫酸锌中锌元素的化合价 。④ 铵根离子
|
22. 难度:中等 | |
(6分)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A.干冰 B.盐酸 C.煤 D.石油 E.小苏打 F.硝酸钾 G.葡萄糖 H.烧碱 (1)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是 ;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 (3)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的是 ; (4)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是 ; (5)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是 ; (6)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
23. 难度:简单 | |
(2分)根据右图回答: (1)该图能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2)请你提出一条解决该环境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
24. 难度:中等 | |
(4分)某兴趣小组回收废旧锌锰电池制备皓矾晶体(ZnSO4·x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Ⅱ依次为下图中的(填字母) 。 A B (2)对A图蒸发皿中所盛液体的量要求是 (3)B图中的玻璃棒作用是
|
25. 难度:中等 | |
(2分) 某工厂用CuS制取CuSO4,生产中有两个重要过程: ①CuS在空气中高温煅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和一种有刺激性气体,且它们都是氧化物 ②将黑色固体和一种常见酸反应制得CuSO4 上述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① ②
|
26. 难度:中等 | |
(9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 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 用高锰酸钾制取O2时,用A、D进行实验,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的原因为 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 (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 某同学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时,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将气体的发生装置由B改进为F,这样做的好处是 ; (4) 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物的方法制甲烷。该实验可选用的发生装 置是 ,气体的收集装置可选择 。
|
27. 难度:中等 | |
(7分)利用海水(含氯化钠、氯化镁)处理含二氧化硫废气的方法如下: Ⅰ.海水处理流程: (1)写出生成Mg(OH)2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经操作a得到的Mg(OH)2沉淀需要洗净,为证明是否洗净,可取洗涤液少量,向其 中加入下列试剂中的 ,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A. Na2CO3溶液 B.石灰水 C. 硝酸银溶液
Ⅱ.处理二氧化硫流程: (3)上图中最终得到“NaCl”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图中反应①、③、④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 (5)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8. 难度:困难 | |
(6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CuSO4、CaCO3、BaCl2、Na2SO4、KOH、K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2)向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3)向实验(1)得到的滤液中通入CO2气体,得到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① 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一定含有 。 ② 写出(3)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 。
|
29. 难度:困难 | |
(6分)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为气态单质,丙为固态单质;A、B、C均为氧化物, 常温下B为液态。化合物D的水溶液呈浅绿色。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X ; (2)指出反应④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举一例说明); (3)将A、C两种氧化物区别开来,可使用的一种溶液为 (填名称);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 。 ⑤
|
30. 难度:困难 | |||||||
我国青海湖采集的天然碱样品可表示为aNa2CO3·bNaHCO3·cH2O(a、b、c为最简整数比)。小红同学为测定其组成,称取该天然碱样品16.6g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1.碳酸钠比较稳定,加热时不分解 ;2. 2NaHCO3 3.图中B处为两个单向阀:推注射器时A1关闭,A2处打开;拉注射器时,A1打开进空气,A2关闭。 实验步骤 实验时,组装好装置,实验前应先 ,然后,实验步骤是: ① 反复推拉注射器 ② 称量E、F的质量 ③ 关闭弹簧夹,加热D处试管直到反 应不再进行 ④ 打开弹簧夹,再次反复缓缓推拉注射器 ⑤ 再次称量E、F的质量。 (二)问题探究: (2) E中的药品为 ,E的作用是 。C、F、G中装有碱石灰(生石灰与烧碱的固体混合物),则C的作用是 , F的作用是 。写出 F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3)实验步骤②与③能否颠倒 (填“能”或“不能”)。若不进行步骤④的操作,则所测得的碳酸氢钠质量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该操作中推注射器时缓缓的目的是 ;若没有G装置,则碳酸氢钠的质量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下表是实验记录数据:
则: ① 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② 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g ③ 该天然碱的化学式中a:b: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