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敲碎铁矿石 B.炼铁 C.铁水凝固 D.海水晒盐
|
2. 难度:简单 | |
从金属利用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这个先后顺序主要跟下列有关的是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 ③金属的导电性; 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属于铁合金的是 A.铁水 B.氧化铁 C.钢 D.赤铁矿
|
4. 难度:中等 | |
硝酸银Ag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3 C.+4 D.+5
|
5. 难度:中等 | |
“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金属是 A.金 B.铜 C.铁 D.锡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容器不宜存放硫酸溶液的是 A.铁制容器 B.铜制容器 C.玻璃容器 D.瓷制容器
|
7. 难度:中等 | |
为预防金属制品锈蚀,下列措施或做法不当的是 A.用钢丝球清除铝锅内的氧化层 B.在铁制门窗表面喷涂油漆 C.在铁制水管表面镀一层锌 D.将使用后的菜刀洗净擦干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酒精 B.硫酸铜 C.液氧 D.澄清石灰水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剂一定是水 C.均一的、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都是混合物
|
10. 难度:中等 | |
50℃的某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20℃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溶液的质量 B. 溶质的质量 C. 溶剂的质量 D. 溶质的质量分数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30g硝酸钾,则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 B.t℃时,往100g水中加入33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剩余3g固体硝酸钾,则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 C.t℃时,100g水中溶解了30g硝酸钾,则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 D.t℃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解了30g硝酸钾,则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
|
12. 难度:中等 | |
现有一杯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水B.恒温蒸发部分水 C.升温到60℃D.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
13. 难度:中等 | |
海水淡化可采用分离技术。如右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液质量不变 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溶剂质量不变
|
14. 难度:中等 | |
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两种溶液中都含有 A.氢离子 B.氢原子 C.氢分子D.氢元素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食盐NaCl B.熟石灰CaCO3 C.水银Hg D.烧碱NaOH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A.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B.有强烈的腐蚀性 C.稀释浓硫酸时,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 D.可在量筒中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
|
17. 难度:中等 | |
小明设计实验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分别选择的试剂是:①铜、银、硫酸亚铁溶液;② 铁、银、硫酸铜溶液 ;③银、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 ;④铜、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上述四个方案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
18. 难度:中等 | |
下列溶液的pH最小的是 A.10%KOH B.20%KOH C.10%HCl D.20%HCl
|
19. 难度:困难 | |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可行的是 A.用稀盐酸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B.用稀硫酸区分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C.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铁粉 D.用铜片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
20. 难度:中等 | |
已知较活泼金属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下列物质间的每一转化不能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uO→Cu→CuO B.O2→Fe3O4→O2 C.NaOH→H2O→NaOH D.Fe→FeCl2→Fe
|
21. 难度:中等 | |
(4分)现有H、O、Na、S、C五种元素,请从中选择合适的元素,按要求书写化学式。 (1)一种金属氧化物 ;(2)一种盐 ; (3)一种碱 ;(4)一种气体单质 。
|
22. 难度:中等 | |
(3分)下图A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B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1) 该元素属于 元素;(填 “金属”或“非金属”); (2)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变成阳离子,该离子的符号为 。
|
23. 难度:困难 | |
(5分)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温度为 时,a与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三物质中, 物质(填序号)的溶解能力受温度影响最大。 (2)t2℃时,3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___g; (3)t2℃时,用100g水与一定质量a物质恰好配成饱和溶液。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 g。 (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
|
24. 难度:中等 | |
(11分)下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请从曲线图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操作是按照以上 (甲或乙)图所示进行的,烧杯中溶液的颜色由 色逐渐变为 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结束时,老师滴加两滴反应后的溶液到玻璃片上,烘干后出现白色固体。小明说这是氢氧化钠,小刚认为不可能,证据是 ; (3)右上图是反应的微观变化图,对比反应前后的微粒,此反应的实质是盐酸溶液中的 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酸和碱往往都能发生类似反应,请尝试书写氯酸(HClO3)与氢氧化钾(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20g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 g。
|
25. 难度:中等 | |
(9分)日常生活中人们广泛使用金属材料。 (1)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 B.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C.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2)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填字母序号)。 A. 金属的导电性 B. 金属的耐腐蚀性 C. 金属的硬度 D. 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3)以上硬币涉及到Fe、Cu、Al、Ni(镍),已知Ni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Ni+ H2SO4= NiSO4+ H2↑ Fe+ NiCl2= Ni + FeCl2 这两个反应的基本类型都是 。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4)工业炼铁可以把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 )在高炉里和CO反应,生成单质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①氧化铁(Fe2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②2000t含氧化铁84%的赤铁矿中理论上可炼得含铁98%的生铁 t。
|
26. 难度:中等 | |
(5分)小思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包括:铜在空气中灼烧、锌与稀硫酸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下图是他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部分情景。 (1)上图中有一处错误的操作,该操作是 (填字母序号); (2)操作A观察到的现象是 ; (3)操作B中石棉网的作用是 ; (4)C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7. 难度:中等 | |
(5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完成此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 ①溶解 ②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 ③称量 ④计算 (2)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 ; (3)小婧按图2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是 ;她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 g (4)小民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他量取的蒸馏水体积为 mL。
|
28. 难度:中等 | |
(5分) 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标号)。 (2)上述装置中的A和C组合后,可用来制取并收集的气体是 (任写一种),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小丽欲使用图F装置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应先将装置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填“a”或“b”)端通入。
|
29. 难度:困难 | |||||
(7分)生活中铁制品容易锈蚀,某课外学习小组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用洁净无锈的铁钉、试管、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实验装置图如下。
一周后观察到只有A中的铁钉生锈,而B、C中铁钉均无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试管中蒸馏水需要煮沸并覆盖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2)实验 和实验 对比,证明了铁钉生锈需要接触氧气。 (3)某同学将A试管中生锈的铁钉浸入装有足量的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溶液颜色由无色逐渐变成 ,这是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段时间后,该同学发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这气体是 。
|
30. 难度:困难 | |||||||||||||||
(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分析推断】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若剩余溶液显酸性(含有H+),说明含有氯化氢。 【查阅资料】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微热后冷却到室温。请设计三种实验方案,用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检验烧杯中的溶液是否含有氯化氢,并根据实验过程完成下表需填写的内容。
【拓展提高】若要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可以向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经____________、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