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用稀硫酸除铁锈                    B.氧化钙用作干燥剂的过程

C.由乙烯聚合成聚乙烯                D.干冰升华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H2            B.2H+           C.2H2         D.2H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A.AgCl        B.H3PO4       C.Fe3O4         D.Zn(OH)2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B.“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C.氯化钠是由钠原子和氯原子构成的

D.蔗糖溶液里有不同种分子,属于混合物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物质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的是

A.NaIO4            B.NaIO3           C.NaI         D.I2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在氧化钙中加入适量的水,会放出热量

C.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D.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燃烧法不能区别羊毛和腈纶

C.米和面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淀粉

D.棉花和涤纶,前者是天然纤维,后者是合成纤维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元素的核电荷数                    D.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乙醇(C2H5OH)常用作酒精灯、内燃机等的燃料。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有机物

B.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22%

D.23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是6g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锌片投入稀硫酸中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C.纯碱与盐酸                  D.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CO2都可以用碳与氧气反应得到

BCO和CO2都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

C用石蕊溶液不能区分CO和CO2

DC与CO2反应要放出热量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乳化能增强乳浊液的不稳定性

B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减小

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该粒子第一电子层有8个电子

B该粒子是阴离子

C该元素属稀有气体元素

D该粒子的核电荷数是18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化肥、农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

B为增强肥效,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C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D通过闻气味的方法,不能将氯化铵和碳酸氢铵区别开来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向15mLpH为5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试剂,混合液的pH肯定增大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C.稀硫酸                      D pH为5的溶液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有X、Y、Z三种金属,只有Z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Y加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Y>Z>X      B.Y>X>Z          C.X>Y>Z          D.Z>Y>X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下列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变化的是

A硝酸银溶液滴入氯化钠溶液中

B稀盐酸滴入硫酸钠溶液中

C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中

D硫酸钠溶液滴入碳酸钡中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时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B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元素和H元素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燃烧的木条即可把N2、O2和CO2区别开来

B按溶解、过滤、洗涤、蒸发结晶的操作顺序,可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测定某溶液pH的操作是: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再取出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可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3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甲醛天然气;大理石;木炭;氯化钠

(1)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___。

(2)其水溶液可用于浸泡动物标本的是       

(3)可用来制取氢氧化钠、氯气等的是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4分) 用化学用语表示。

(1)3个硫原子           ;氧化钠            ;氯酸钾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    (写

离子符号)。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4分)分析以下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满分5 manfen5.com表示A物质的分子,则A物质的化学式为             

(2)满分5 manfen5.com表示B物质的分子,B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3)该反应前后涉及到的化合物共有           种。

(4)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5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1)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青铜        B.铝      C.钢      D.生铁

    (2)铜可以拉成铜丝,这是利用金属的_________。

(3)焦炭可把铁从赤铁矿石里还原出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工业上冶炼金属钛时,其中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TiO2 + 2C + 2Cl2 满分5 manfen5.com TiCl4 + 2X,则X的化学式为         

(5)在Zn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四、推断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4分)氢氧化钴[Co(OH)2] 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其制备方法是:把金属钴与稀盐酸反应制得氯化钴(CoCl2),再将氯化钴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得氢氧化钴。

查阅资料:氯化钴溶液是粉红色,氢氧化钴是难溶于水的粉红色固体。请回答:

(1)金属钴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氯化钴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B.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C.氯化钴溶液也能和石灰水反应

 

五、简答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4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2)t1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丙物质       g。

(3)t2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4)t2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60g甲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六、探究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6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如何利用水垢制取氯化钙。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由水垢制取氯化钙的流程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试剂A”是一种酸,其化学式为             

(2)“试剂B”是氢氧化钙,加入其除去的主要杂质离子是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剂B”不能选用氢氧化钠,理由是                            

(3)“酸化”的主要目的是                      

(4)“操作1”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             

 

七、推断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4分)A、B、C、D、E、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B是酸,C、E是盐,而且C可用作钾肥,F是蓝色。它们相互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2A + B == C + 2D    2A + E == F↓ + C     B + F == E + 2D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C             ;F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                                          

反应                                          

 

八、探究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7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写出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D装置收集O2的操作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                     

(3)实验室可用碳酸氢钠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4)用E装置可以收集O2、Cl2、CH4、NH3等气体中的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6分)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铜锈(俗称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那么,铜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呢?为此,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假设】铜生锈是铜与氧气、                       共同作用的结果

【设计方案】为验证假设,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满分5 manfen5.com

(1)B的实验目的是                       

(2)装置C中有一处明显错误,用文字叙述加以改正                           NaOH溶液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小明同学的这个实验方案不完整,还需要再补充一个实验。请在图框中绘出该实验的装置图。

满分5 manfen5.com

【结论】经过探究,得知了铜生锈的条件。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8分)为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小红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在稀硫酸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硝酸钡溶液。请回答: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实验现象,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2)小红同学在稀硫酸中加入硝酸钡溶液时,硝酸钡溶液可能过量,检验溶液中含有少量

硝酸钡的方法是                                                    

(3)在98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加入100g硝酸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加硝酸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若要配制98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g/cm3        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骤有:计算、             、混匀、冷却至室温装瓶,并贴上标签。

 

九、简答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5分) 有一包白色固体含有CuSO4K2CO3CaCO3NaOH四种物质中的两种,将此白色固体溶于足量的水中,得到无色溶液。

请回答:

(1)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白色固体中确实存在的物质。

提示:限用试剂:BaCl2溶液、CaCl2溶液、稀硫酸、酚酞溶液、石蕊溶液

K2CO3溶液显碱性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