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家庭中的下列现象,属化学变化的是 A.晾干衣服 B.弯曲电线 C.煤气燃烧 D.蔗糖溶解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占空气总体积的21% C.空气由空气分子组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D.稀有气体用途广泛,可用于制造霓虹灯,强照明灯等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H2SO4 B. Ca(OH)2 C. Fe2O3 D.Cu2(OH)2CO3
|
4. 难度:简单 | |
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四氯合金酸(HAuCl4), 其中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 A.+3 B.+2 C.+1 D.+4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青花瓷瓶 B.塑料水杯 C.纯棉毛巾 D.不锈钢锅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NH4)2SO4属于复合肥料 B.从外观即可把NH4NO3与KCl区别开 C.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只有氮、磷和钾三种 D.NH4Cl与熟石灰混合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8.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某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是金属元素 B.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 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0 D.该粒子可表示为X2+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B.铜的硬度大于锌铜合金 C.生铁和钢都是纯净物 D.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铜
|
10. 难度:简单 | |
美国初中化学教材把化学反应分为几种类型,其中一种就是燃烧反应: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成一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燃烧反应的是 A.C+2CuO 高温2Cu+CO2 ↑ B.S+O2点燃SO2 C.CO2+ H2O===H2 CO3 D.CH4+2O2点燃CO2+ H2O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所得溶液pH可能为5的是 A.生石灰 B.柠檬酸 C.蔗糖 D.食盐
|
12. 难度:中等 | |
K2CO3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2CO3中钾、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3 B. K2CO3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C. K2CO3溶液含有K+、C2+、和O2- D. K2CO3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
|
13. 难度:中等 | |
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SO2 B.Cl2 C.O2 D.N2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可以将CuO中的Cu置换出来 B.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C.CO和CO2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
15. 难度:中等 | |
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是有机物,区分软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 B.活性炭能将澄清、透明的废水中的杂质全部除去 C.锅炉中使用硬水容易产生水垢,严重时会引起爆炸 D.水能灭火,所以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C.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内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蜡烛熄灭 D.将镁加入盐酸中,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冰凉
|
17. 难度:简单 | |
食品卫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有益人体健康的是 A.为延长保鲜时间,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 B.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婴儿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 C.为了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 D.为保持肉制品味道鲜美,在香肠中加入过量的亚硝酸钠
|
18. 难度:中等 | |
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丁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将金属甲、乙、丙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到只有乙的表面有气泡产生,甲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丁>乙>丙>甲 B.乙>甲>丙>丁 C.乙>丙>甲>丁 D.丁>乙>甲>丙
|
19. 难度:困难 | ||||||||||||||||
用下列方法鉴别各组无色溶液,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20.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比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
21. 难度:中等 | |
(4分)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叶绿素(C55H72MgN4O5)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该物质由 种元素组成 (2)氧气、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填化学用语) (3)从微观变化角度,“CO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写出上述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22. 难度:中等 | |
(6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是因为它们溶液中含有共同的 _____(填离子符号) (2)写出氢氧化钙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与二氧化碳反应: ②与硫酸溶液反应: ③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3)关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农业上用氢氧化钠中和酸性土壤 ②农业上用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配制波尔多液 ③生活中用氢氧化钙除油污
|
23. 难度:中等 | |
(5分)水龙头中常镀铬。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 CrSO4)溶液…请回答 (1)铬的元素符号_______ (2)铬的化合价有+2和+3价,写出下列化学式:氯化亚铬 ;氢氧化铬 (3)写出铬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铬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
|
24. 难度:中等 | |
(8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春节期间,小明妈妈从市场买了一匹金黄色的“金马”回来做装饰品,小明怀疑它是锌铜合金而不是黄金,为了辨别真伪,他选用下列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___ A.硫酸 B.硝酸钠 C.氯化镁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高温还原98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来炼铁,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可炼出含铁98%的生铁 t。 (4)在硫酸铜、硫酸锌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之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过滤,则滤液中存在大量的阳离子 (填离子符号)
|
25. 难度:困难 | |
(9分)在《我与化学》活动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含有少量生石灰的NaCl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在“固体样品”中加入水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溶液A”中所含溶质 (填化学式),加入“过量Na2CO3”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在“操作2”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有 。 (4)加入“过量HCl溶液”的目的是 。 (5)“操作3”的名称是 。 (6)若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 g;除要用到以下仪器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
26. 难度:中等 | |||||||||||||||||
(5分)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反应物混合,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事实完成下表:
(2)分析上述实验,反应能够发生的共同原因是:反应物1中都含有(填化学用语,下同)___________,反应物2中都含有___________。
|
27. 难度:中等 | |
(6分)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t1℃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 (2)t1℃时,将3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 所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精确到0.1%); 此时若将温度由t1℃升至t2℃,还应再加入a物质 g,才能变成饱和溶液。 (3)从a、c的饱和溶液中提取a,应采用方法是 (填“冷却结晶”或“蒸发溶剂”)。
|
28. 难度:中等 | |
(9分)小强同学选择下列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操作填空: (1)写出图中序号对应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干燥的O2,所选用的装置连接顺序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小强同学选用固、液两种药品,利用装置B也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小强同学还用B和C制取了另一种常见的气体,你认为制取的气体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先用橡皮管连接好导气管,然后夹子夹住橡皮管,再向①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___ ,说明气密性良好。
|
29. 难度:困难 | |||||
(8分)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化学药品柜中发现一瓶保管不当,标签模糊不清的无色溶液,(如图)且实验员告诉小组成员该溶液显碱性;已知这瓶溶液是以下四瓶溶液中的其中一种:H2SO4溶液、NaOH溶液、FeCl 3溶液、Na2CO3溶液。小组成员小强和小红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提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1)小强和小红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该溶液不可能是 溶液和 溶液; 只可能是其他两种溶液中的一种。 (2)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是何种溶液,请你帮小强和小红设计实验方案,叙述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室提供必要的实验仪器,限选以下试剂:氯化钡溶液、锌粒、澄清石灰水、食盐水、稀盐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