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生锈 B.把石蕊放入水中,水变成了紫色 C.因电压过高,灯泡烧坏 D.分离液态空气
|
2. 难度:简单 | |
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干冰 B.氯化钠 C.金刚石 D.铜
|
3. 难度:中等 | |
碳化硅(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热结构材料。在空气中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SiC + 2NaOH + 2O2=Na2SiO3 + X + H2O,下列有关X物质的化学式推断中,正确的是( ) A.SiO2 B.CO C.CO2 D.Na2CO3
|
4. 难度:简单 | |
给液体加热, 不能选用的仪器是( )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蒸发皿
|
5. 难度:简单 | |
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氮气的密度为1.25 g/L,空气的密度为1.293 g/L,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氮气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是78% C.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有色光,所以在电光 源方面有重要的用途 D.露天焚烧垃圾、工厂排放的烟尘、汽车排放的尾气都会造成空气污染
|
6. 难度:中等 | |
空气的净化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中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 A.氮气、稀有气体 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蒸气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
7.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把固体物质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8 g(1克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这位同学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是( ) A.9.2 g B.9.8 gC.10.8 gD.10.2 g
|
8. 难度:中等 | |
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铟原子质子数为49 B.铟离子的电子数一定不是49 C.铟原子中子数为66 D.铟离子的质子数不是49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气体 D.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10. 难度:中等 | |
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N5+,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5+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 B.N5+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 C.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 D.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5个电子
|
11. 难度:简单 | |
用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氯酸钾 (3)两个过氧化氢分子 (4)两个铜原子 (5)铝离子 (6)画出硫离子结构示意图
|
12. 难度:中等 | |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1)工业上用稀硫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2)食品包装常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3)用天然气作燃料 ;
|
13. 难度:简单 | |
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 2Ca2+ nNaCl
|
14. 难度:简单 | |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2)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先倒入半杯水,再放入一大块冰糖,立即在玻璃杯外壁液面位置做上记号,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低于记号。
|
15. 难度:困难 | |
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将灼热至发红光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熄灭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往乙、丙混合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已知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4/5,则:(1)这些物质分别是:甲: 乙: 丙: 丁: (2)甲与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6. 难度:压轴 | |
有一包粉末,可能由NaCl、MgCl2、FeCl3、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粉末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样加水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2)取(1)所得溶液少许,加入NaOH溶液,观察,没有明显现象. (3)另取少量粉末,滴加稀盐酸,观察,也没有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原粉末一定不含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
17. 难度:困难 | |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计算原混合物样品中CaCl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