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近几年经常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A.可吸入颗粒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
2. 难度:中等 | |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以下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A.雨后彩虹 B.节日焰火 C.夜晚霓虹灯 D.彩色图画
|
3. 难度:简单 | |
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炼油厂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其分离开来,得到汽油、 煤油、柴油等。由此推断石油属于 A.单质 B.混合物 C.纯净物 D.有机化合物
|
4.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
5. 难度:简单 | |
将下列物质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煤油 B.硝酸钾 C.冰块 D.面粉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质量会增加且没有变质的是 A.生铁 B.烧碱固体 C.浓硫酸 D.浓盐酸
|
7. 难度:中等 | |
随着科学的发展,古人点石成金的梦想现在已经可以实现了。早在1919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就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使氮元素变成了氧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α粒子在轰击氮原子过程中氮原子内质子数没有改变 B.α粒子在轰出氮原子过程中氮原子内电子数没有改变 C.α粒子在轰击氮原子过程中氮原子内中子数没有改变 D.α粒子在轰击氮原子过程中氮原子内质子数发生了改变
|
8. 难度:困难 | |
室温下,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3+、Cl-、SO42-、Na+ B.K+、SO42-、OH-、Cl- C.K+、Na+、Ba2+、NO3- D.H+、CO32-、Cl-、Ca2+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10. 难度:困难 | |
利用化学知识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咀嚼米饭时会出现甜味,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绿色植物合成葡萄糖的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要提高澄清石灰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升高该溶液的温度 D.向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鸡蛋清中蛋白质失去了原有的生理功能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设计中,不能有效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是
|
12. 难度:中等 | |
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乙没有明显现象;将甲、丙分别与相同的稀硫酸反应,甲比丙反应慢。由此推测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A.丙>甲>乙 B.甲>乙>丙 C.乙>甲>丙 D.丙>乙>甲
|
13.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实验桌上放置的两容器中盛有等体积的酒精和水两种液体。几天后,两者的体积都明显减少,且酒精比水减少得多。由此现象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酒精与水都能挥发 B.酒精比水易挥发 C.酒精的熔点比水低 D.酒精的沸点比水高
|
14. 难度:简单 | |
下列材料分类不正确的是 A.氮化硼陶瓷——有机高分子 B.储氢材料镧镍合金——金属材料 C.机动车轮胎——复合材料 D.普通玻璃——无机非金属材料
|
15. 难度:中等 | |
肉毒碱(化学式为C7H15NO3)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物质,被公认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和最佳的减肥营养素。下列关于肉毒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每个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 C.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5∶1∶3 D.相对分子质量为161
|
16. 难度:简单 | |
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NH4HCO3 B.KNO3 C.K2CO3 D.Ca(H2PO4)2
|
17. 难度:困难 |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分别点燃一小块纯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了烧焦羽毛的气味 D.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
18.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氮原子 B.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但不可形成离子
|
19. 难度:简单 | |||||||||
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都正确的一组是
|
20. 难度:困难 | |
学习了化学以后,要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其原因是增大了蔗糖的溶解度 B.天气闷热时,鱼会在接近水面处游动,原因是温度升高气压变小,氧气的溶解度减小 C.铜器上生成的绿色物质可用稀盐酸除去 D.汽油和洗衣粉都能洗去衣服上的油迹,但原理不同
|
21. 难度:中等 | |
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A.乙中含有四种元素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反应的本质是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 D.甲、乙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丁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
22.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①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②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一氧化碳气体时,必须要先检验一氧化碳气体的纯度 ③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时移动试管,以免暴沸伤人 ⑤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A.③④ B.①②③ C.④⑤ D.只有③
|
23. 难度:简单 | |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
24. 难度:中等 | |
Zn + 2NH4Cl +2MnO2 === ZnCl2 +2NH3 + X + H2O是手电筒中使用的锌-锰干电池在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X的化学式为 A.MnO B.Mn2O3 C.Mn3O4 D.HMnO4
|
25. 难度:中等 | |
根据乙炔气体完全燃烧时的反应:2C2H2+5O2 === 4CO2+2H2O ,可以写出如下的符号式: ν(C2H2) : ν(O2) : ν(CO2) : ν(H20)== 2 : 5 : 4 : 2。据此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乙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 5 B.参加反应的乙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 : 2 C.参加反应的乙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 : 5 D.参加反应的乙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 : 2
|
26.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用于炼铁,目的是把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
27.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属于金属单质 B.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C.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 D.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
|
28.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中含有少量b时,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B.t℃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C.当温度大于t℃时,a溶液一定比b溶液浓 D.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
29. 难度:困难 | |
下列各组括号内除杂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Cu粉中混有铁粉(用磁铁吸引) B.NaNO3溶液中混有NaCl(AgNO3溶液) C.C粉中混有CuO(稀硫酸) D.CaO中混有CaCO3(稀盐酸)
|
30.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 A.从海水中获得少量饮用水,可采用蒸馏的方法 B.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可采用直接过滤的方法 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稀盐酸 D.检验某井水是否为硬水,可使用肥皂水
|
31. 难度:中等 | |
(4分)现有A.熟石灰 B.碳酸钡 C.苛性钠 D.氧化铁 E.碳酸钾 F.硫酸 G.氧化铜 H.盐酸 八种物质,选用其中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写在下列相应的横线上: (1) 属于红色氧化物的是 ; (2) 属于不挥发性酸的是 ; (3) 属于易溶性碱的是 ; (4) 属于难溶性盐的是 。
|
32. 难度:中等 | |
(10分)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燃镁条时使用的夹持仪器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6%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丝表面产生______色的固体。 (4)水通电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 (5)受到猛烈撞击时,硝酸铵会迅速分解生成一氧化二氮气体和另一种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一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
33. 难度:中等 | |
(6分)如图1所示的仪器和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上图中的 (填标号)组合。 (2)实验室也可以用双氧水来制取氧气,实验时还需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其作用是 。现要用30%的双氧水溶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双氧水溶液,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 mL。 (3)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改用上图中的 (填标号)加水至所需刻度。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请在如图2所示的标签内填入试剂瓶所要贴的标签内容。
|
34. 难度:困难 | |
(6分)工业上可以用食盐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纯碱(Na2CO3),生产的关键是在沉淀池中让 NaCl、NH3、CO2和H2O尽可能多地转化成NaHCO3(固体沉淀物)和NH4Cl(溶液)。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2NH4Cl+Ca(OH)2==CaCl2+2NH3 ↑+2H2O) (1)“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在实验室里分离“设备(I)”中的混合物,用到的操作的名称是 。 (3)在“设备(Ⅱ)”中固体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4)对“设备(Ⅱ)”中的母液处理后,除水以外可在本流程中再利用的物质有 (填写化学式)。 (5)请写出一个该生产流程的优点: 。
|
35. 难度:困难 | |
(3分)黄铜的主要成分是铜锌合金,将10g黄铜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1g氢气,求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
36. 难度:困难 | |
(11分)实验室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操作步骤如下: (1)计算:需要氯化钠质量为_______g,需要水的体积为_______mL。 (2)称取氯化钠:使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之前,先要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在托盘天平两端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同的纸片,再用__________移动游码调整到所需刻度。向天平左盘的纸片上加氯化钠,天平快接近平衡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将称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若称量过程中天平指针左偏,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量取水:用________(选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并将其沿烧杯内壁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4)溶【解析】 (5)转移:配好氯化钠溶液后,将溶液转移到老师指定的、贴有标签的容器内。 【讨论】 ①若所配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 A.氯化钠晶体不纯 B.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C.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D.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②若要将该实验中所配制的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变成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请通过列式计算说明) 提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