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自然界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是 A.碳循环 B.氧循环 C.二氧化碳循环 D.水的天然循环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A.二氧化硫浓度 B.氮气浓度 C.二氧化氮浓度 D.PM2.5浓度
|
3. 难度:简单 | |
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A.干冰 B.金刚石 C.黄金 D.硫酸铜
|
4. 难度:中等 | ||||||||||||||||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5.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 B.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 C.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 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
|
6. 难度:中等 | |
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为+2 B.萘胺中C、H、N的原子个数比为10:9:1 C.二氧化钛和萘胺都是有机物 D.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
7. 难度:中等 | |
化学支撑科技,促进我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在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肼[N2H4]和过氧化氢[H2O2],它们混合时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N2H4═N2+4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H2O B.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氮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钢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都属于铁合金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2O3 C.在钢管表面镀锌可以防止锈蚀 D.炼铁的主要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烧杯内壁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49%,需加水50g C.加热时所盛溶液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 D.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检验气体的纯度
|
10. 难度:简单 | |
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立即生成了大量氧气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在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和滴定时,溶液颜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11. 难度:简单 | |
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 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水的密度为1g/cm3)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
12. 难度:简单 | |
实验是化学灵魂,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满二氧化碳可用蘸有石灰水的玻璃棒放在瓶口 B.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选用浓硫酸 C.证明石油是混合物的事实可用看颜色的方法 D.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仅用木炭代替红磷实验
|
13. 难度:中等 | |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 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乙>丙>甲 B.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比乙多 C.若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D.将温度由t2℃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 的顺序为:乙>丙>甲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
15. 难度:困难 | |
某城市有甲、乙两工厂排放污水,污水中各含有下列6种离子中的3种(两厂不含相同离子):Ag+、Ba2+、Na+、Cl-、SO42-、NO3-。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如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便会变成无色澄清只含硝酸钠而排放,污染程度会大大降低。关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A.SO42一和NO3一可能来自同一工厂 B.Cl一和NO3一一定不在同一工厂 C.Ag+和Na+可能在同一工厂 D.Na+和NO3一来自同一工厂
|
16. 难度:简单 | |
(6分)(1)现有以下几种物质:尿素、硝酸钾、硝酸铵、苛性钠、氢氧化铝、小苏打、生石灰、氢气、天然气和煤气。请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①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盐是 ; ②常作为复合肥料使用的是 ; ③溶于水后会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氧化物是 ;④最理想的燃料是 。 (2)锂广泛应用于电池、贮氢等领域,锂(Li)在化合物中显+1价。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 (填序号) A 锂离子—Li+ B 氢氧化锂—Li OH C 2个锂原子—Li2 D.氧化锂—Li2 O E. 金属单质锂—Li (3)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请你预测“碳海绵”的一种性质: 。
|
17. 难度:中等 | |
生活、生产、环保等都离不开化学。我们学习了化学知识后,观察物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视角看。 (1)(6分)节假日,某班同学去郊外进行野炊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他们所带的下列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 。(填序号) A.纯净水 B.棉布围裙 C.铁锅铁铲 D.塑料凳子 ②学生野炊食谱如下:主食:馒头;配菜:红烧肉、豆腐汤、牛肉干和黄瓜.你认为食谱中的馒头主要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是 。 ③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 。(填“原子”或“分子”或“元素”) ④洗涤剂可用来洗碗,是因为它对油污具有 功能。 ⑤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其原因是 。 ⑥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可用下列物质之一涂抹以减轻疼痛,该物质是 。 (填序号) A.食醋(pH<7)B.食盐水(pH=7)C.肥皂水( pH>7) (2)(8分)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试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图是水分子的电解模型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该模型图中缺少了 。 A. ②欲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 进行检验,生活中常通过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③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醋酸溶解除去。已知醋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 + Mg(OH)2 = (CH3COO)2Mg +2H2O , 则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④铁在潮湿的空气里会发生锈蚀,证明水一定参加了反应必须要做的实验是 。(用下图中的实验序号填写) ⑤水是最重要的溶剂,可以配制不同的溶液。 Ⅰ.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36 g。该温度下,饱和食盐水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Ⅱ.在配制的某甲醛(HCHO)的水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该甲醛溶液中甲醛的质量分数为 。 (3)(4分)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 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反应条件已略去):2Cu+O2+2H2SO4△2CuSO4+2H2O ①过程Ⅱ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 ②过程Ⅲ中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A~E 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 (填字母序号)。
|
18. 难度:中等 | |
(6分)某同学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作了以下探究,请根据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1)装置A中某种仪器的下端必须伸入到液体里,该仪器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发生装置是 ,(所选装置用字母表示)某同学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了防止水槽内的水变成红色,其正确的操作是 。 (3)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室若利用G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必须从 端通入。(用字母表示)
|
19. 难度:困难 | ||||||||||||||
(10分)工业上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制烧碱。对于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其产物进行过滤,并对滤液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假设一:滤液中只含氢氧化钠 假设二:滤液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假设三:滤液中含 假设四:滤液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 【进行实验】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反思与评价】 (1)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2)乙同学认为假设四不合理,理由是 。 (3)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方案还不能说明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她的理由是 。 (4)丁同学认为要说明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还需在甲同学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她的实验方案是:
【定量研究】 (5)戊同学称取100g烧碱固体样品(样品中的杂质是碳酸钠), 加水溶解得到溶液A,取A溶液的1/5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 反应时CaCl2溶液与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g; ②计算所加CaCl2溶液中钙离子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