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A.雨后的彩虹 B.夜晚的霓虹灯 C.节日的礼花 D.彩色的图画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 B.2H2O——2个水分子 C.2H——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D.N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
3.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为非金属元素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2.99g D.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
|
4. 难度:简单 | |
食品安全问题已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A.在食用猪血中加甲醛溶液 B.在生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 C.在焙制面包时添加小苏打 D.在玉米馒头中添加合成色素柠檬黄
|
5.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表示 A.氢原子 B.氧原子 C.氢元素 D.氧元素
|
6. 难度:中等 | |
2013年3月,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将含有石墨烯(石墨烯由石墨制成)和碳纳米管两种纳米材料的水溶液在低温环境下冻干,去除水分、保留骨架,制造出的一种超轻物质,取名“碳海绵”(如图),刷新了超轻固体材料的世界纪录,也是目前吸油力最强的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海绵”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B.“碳海绵”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C.“碳海绵”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D.“碳海绵”是一种化合物
|
7. 难度:中等 | |
化学实验课上,老师演示了一个速冻小魔术。他在一个小木板上撒了一些水,然后放上一个小烧杯,杯中加入半杯蒸馏水。随后他向杯中加入另一种物质,片刻以后,他提起烧杯,杯子和木板紧紧粘在一起。老师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生石灰 B.硝酸铵 C.食盐 D.氢氧化钠固体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整理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完全正确的是
|
9.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图中P点表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2℃时,将30 g 乙物质加入50 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g。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把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此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
|
10. 难度:困难 | |
小明同学在总结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时发现,选用适当物质既可实现如图中所示的所有反应.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对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的推断中,合理的是 A.HCl NaOH BaCl2 Na2SO4 B.HCl Ba(OH)2 Na2SO4 BaCl2 C.H2SO4 Ba(OH)2 Na2SO4 BaCl2 D.H2SO4 NaOH BaCl2 Na2SO4
|
11. 难度:简单 | |
工业冶炼金属锰的原理3MnO2+4Al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12. 难度:简单 | |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的水溶液pH>7,所以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③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④点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则点燃甲烷与氧气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 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②③ C.只有④ D.只有①②③
|
13. 难度:简单 | |
下图中的四个图像分别代表对应的四个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镁条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反应过程中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B.分解等质量过氧化氢制氧气过程中,用不用二氧化锰的区别 C.将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稀释至10%,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变化 D.向足量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后,溶液的总质量变化
|
14. 难度:简单 | |
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 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相连的曹军木船无法及时隔离
|
15. 难度:简单 | |
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 A.Cu和Ag B.Fe和Cu C.Cu D.Ag
|
16. 难度:中等 | |
选择H、O、S、K四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最常用的溶剂 (2)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 (2)常用做干燥剂的一种酸 (4)常做化肥的一种盐 (5)造成大气污染的氧化物 (6)常见的碱
|
17. 难度:简单 | |
以下列举的是生活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某些情况,根据你所学知识与掌握的技能回答: (1)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是指由 引起的中毒; (2)浓盐酸敞口久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的原因是 ; (3)走进照相馆洗照片时,营业员会问你“是否要塑封的(用塑料薄膜封闭)”,塑封的目的是隔绝 。 (4)走进加油站,你会发现除了各种型号的汽油之外,还多了乙醇汽油,提倡使用乙醇汽油的目的是 。最近,国务院颁布了“节能减排”方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有节能的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请你提出一条具体的节能建议 。
|
18. 难度:简单 | |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下列六种物质:①玻璃钢 ②石油 ③甲烷 ④碳酸氢钠 ⑤氢氧化钙 ⑥合成橡胶 ⑦液氮。请用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的是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可用作发酵粉的是 ;在医疗手术中用作冷冻麻醉的物质是 ;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可用来制作轮胎的材料是 。
|
19. 难度:困难 | |
已知常用的酸跟常用的碱反应生成的盐的水溶液显中性。现将某蓝色晶体A溶入某一无色中性液体中,按下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
试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B、C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B ,C ,蓝色沉淀D是 。 (2)若A是纯净物,无色中性液体是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则其溶质是 。 (3)写出有色液体与C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0. 难度:压轴 | ||||||||||
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足量镁条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黑色固体粉末生成. 【提出问题】产生气体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氧气; 猜想二:可能是氢气; 猜想三:可能是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大家思考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 。 【实验与结论】
【继续探究】用pH试纸测得氯化铁溶液pH约为2,说明氯化铁溶液中含有较多的 离子。
|
21. 难度:中等 | |
某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从下列装置中选用部分装置组装后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并通过排水量来测定所收集到氧气的体积.
A B C D E F (1)写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 (2)甲同学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整套实验装置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 → → 。 (3)实验过程中,甲同学观察到E装置中的水变为紫红色,这是因为 进入E装置并溶于水中的缘故。为了防止试验过程中出现上述现象,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 (4)实验结束,乙同学意外发现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大于理论值,为此,他大胆做出以下三种猜想,便于今后深入探究: 猜想Ⅰ: ; 猜想Ⅱ: ; 猜想Ⅲ: 。 做出以上猜想的理由是 。
|
22. 难度:困难 |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的盐酸加入到10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10g水垢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 g。 (2)水垢中的碳酸钙质量分数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