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豆浆 B.牛奶 C.稀饭 D.糖水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烹饪用的调味品与足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黄酒 C.白糖 D.橄榄油
|
3. 难度:中等 | |
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是均一、透明的无色液体 C.正在配制的蔗糖溶液下面更甜,说明溶液中总是下面更浓 D.糖水是溶液,所以糖水放再长时间,蔗糖也不会分离出来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海水是盐溶液,所以冬天海水不易结冰
|
5. 难度:中等 | |||||||||||||||||
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由下表分析,在家除去碘污渍最好选用( )
A.水 B.苯 C.汽油 D.碘酒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哪种方法洗涤餐具效果更好( ) A.冷水 B.热水 C.在冷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 D.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 D.用盐酸清除铁锈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 B.各部分一样咸体现了溶液成份的均一性 C.饮用生理盐水可以为人体补充无机盐 D.水分子是保持NaCl性质的最小微粒
|
9. 难度:中等 | |
在化学课上,老师做了一个趣味实验,在下面的装置中,用胶头滴管向瓶中的固体滴加一种液体,立即看到红色的小气球鼓起来。同学们纷纷猜测瓶内的固体和滴加的液体是什么,下面猜测可能正确的是( ) ①锌和稀硫酸;②石灰石和盐酸;③氯化钠和水;④氢氧化钠和水;⑤硝酸铵和水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A.过滤 B.蒸发 C.蒸馏 D.结晶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温度不变时,溶剂量越多,溶质的溶解度越大 B.20℃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6.5 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6.5 g C.搅拌可以使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D.20℃时将31.6 g硝酸钾放入100 g水中,形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
|
12. 难度:中等 | |
一杯20℃的NaNO3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是( ) A.蒸发10g水有NaNO3晶体析出 B.降低10℃时,有NaNO3晶体析出 C.加入10g NaNO3晶体,仍有NaNO3晶体未溶解 D.在该温度下,加入少许NaNO3晶体,晶体质量不减少
|
13.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图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165g B.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析出晶体 D.20℃时,100g水中加入1g熟石灰,搅拌,得到饱和溶液
|
14.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
|
15. 难度:中等 | |
将少量的生石灰加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溶液的温度升高,再恢复到室温(不考虑水的蒸发)。下图中四位同学对变化后溶液的分析错误的是( )
|
16.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A、B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20℃时,A和B的溶解度相同 C.10℃时,等质量的A和B饱和溶液中,B的溶剂最少 D.等质量的A和B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B析出的晶体最多
|
17.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
18. 难度:中等 | |||||||||||||
请根据下列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已知水的密度约为1g/cm3)
(1)③中溶液的质量为 g;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下同) (2)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 A.25g B.(w+25)g C.(w+50)g
|
19.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3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格信息答题。
(1)某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有固体析出,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要配制20℃时的NaCl饱和溶液100g,需要NaCl的质量为 g(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某KNO3晶体中有少量NaCl、Ca(OH)2杂质,要得到纯净KNO3的方法是:先加热溶解,然后 ,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KNO3晶体。
|
20. 难度:简单 | |
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 A.烧杯 B.量筒 C.托盘天平 D.蒸发皿
|
21. 难度:中等 | |
用氯化钠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现有下列操作:①配制溶液;②称取氯化钠固体;③过滤;④量取蒸馏水;⑤计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⑤②④① C.⑤①②④ D.③②④①
|
22. 难度:中等 | |
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液质量不变 C.溶剂质量减少 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
23. 难度:困难 | |
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
24. 难度:困难 | |
t1 ℃ 时,分别将20g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出现甲、乙烧杯中所示的现象。根据上述实验,结合下图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6.7% C.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110g 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
25.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都大于B的溶解度 B.t1℃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A、B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比B大 C.t2℃时,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A、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3℃降温到t2℃,析出的晶体一定等量
|
26. 难度:中等 | |
在某温度下,NaCl 的溶解度为36g,求: (1)在此温度下200g水最多可溶解 克NaCl (2)2010g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
27.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小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的有关实验操作示意图。 (1)配制过程中使用的四种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________、_________、量筒。 (2)请你指出图中一处错误操作,并分析该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②、图③表示的操作步骤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配制时需称量氯化钠____________g,如果氯化钠中含有少量不溶的杂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量取水最好选择______________的量筒(填序号①10mL②50mL③100mL)。(水的密度为1g/cm3)
|
28. 难度:压轴 | |
某同学为了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20g,加入二氧化锰0.5g,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9.7g。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利用上述溶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消毒液,需该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