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铁铸成锅 C.大米酿酒 D.矿石粉碎
|
2. 难度:中等 | |
医用生理盐水属于 A.纯净物 B.溶液 C.乳浊液 D.悬浊液
|
3. 难度:简单 | |
空气中体积含量为78%的气体是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
|
4. 难度:中等 | |
MgO是种耐火材料,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1 D.+2
|
5. 难度:中等 | |
取用氧化铜的仪器是 A.燃烧匙 B.滴管 C.镊子 D.药匙
|
6. 难度:中等 | |
物质名称正确的是 A.HNO3:硝酸氢 B.NO2 :二氧化氮 C.Fe(OH)2:氢氧化铁 D.CuSO4:胆矾
|
7. 难度:简单 | |||||||||||
四种食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A.苹果 B.葡萄 C.牛奶 D.豆浆
|
8. 难度:中等 | |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N B.H C.2O D.CO2
|
9. 难度:中等 | |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水和双氧水 B.铜片和铜丝 C.金刚石和石墨 D.冰和干冰
|
10. 难度:简单 | |
凡事过犹不及,化学品的使用也如此。能达到相应目的的行为是 A.向土壤中多施用尿素 B.用过量稀盐酸除铁锈 C.多吸纯氧有益于健康 D.废弃电池均回收处理
|
11. 难度:中等 | |
古代“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Ag+2H2S+X→2Ag2S +2H2O,X的化学式为 A.H2 B.S C.O2 D.SO2
|
12. 难度:中等 | |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CuO+CO C.3Fe+2O2
|
13. 难度:中等 | |
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升温 B. 降温 C.蒸发水 D.加溶质
|
14. 难度:简单 | ||||||||||||||||
对以下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15. 难度:简单 | |
海水中大约含水96.5%,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A.O B.Cl C.H D.Na
|
16. 难度:中等 | |
有关H2O的叙述正确的是 A.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B.1 mol H2O中含有约1.806×1023个原子 C.H2O的物质的量是指H2O的质量 D.H2O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
17. 难度:中等 | |
要证明水煤气中含有H2、CO、水蒸气,将气体通过下列试剂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无水硫酸铜 ②澄清石灰水 ③灼热的氧化铜(假设每步均反应完全)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①③①② D.①③②①
|
18. 难度:困难 | |
为从废铜屑中得到较纯的单质铜,某探究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X是铁,第③步反应还会生成氯化铁 B.X还可以是Zn,但不能是Ag C.仅用第②③步操作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D.向第②步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即证明稀盐酸过量
|
19. 难度:中等 | |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方案是 A B C D A.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B.比较Fe、Cu 、Ag的金属活动性 C.常温下配制浓度为2%的石灰水 D.鉴别稀盐酸与稀硫酸
|
20. 难度:中等 | |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如图。正确的分析是 A.反应结束时能收集到(a-b)g氧气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在反应过程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0~t2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含量的不断增大
|
21. 难度:中等 | |
化学使人类对物质的利用能够“物尽其用”。 以下是煤的多种用途。 (1)焦炭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了其 (填“氧化”或“还原”)性;焦炉煤气中,引起温室效应的氧化物是 ,属于有机物的是 ,有毒的是 ;阿司匹林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2)下图是煤燃烧过程中某些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Ⅰ.该反应中生成物的化学式为 。 Ⅱ.为了使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在反应物中应增加的微粒是 。(填序号)
|
22. 难度:中等 | |||||||||||||
海水是种宝贵资源。 (1)“海水晒盐”所采用的方法是 (填写编号)。 I.冷却结晶 II.蒸发结晶 III.过滤 (2)海上航行缺乏饮用水时可采用下图装置获得淡水。用该装置将2000g含氯化钠3%的海水暴晒4小时后, 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则收集到的可饮用水为 g。 (3)海水中的硼酸(化学式为H3BO3)可用于玻璃工业,下表为硼酸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I.由表可知,硼酸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II.60℃时,100g硼酸饱和溶液中含有硼酸 g(保留整数)。 III.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温度”及“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解速率的影响。
a.上述三个烧杯中,所得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用“①”、“②”、“③”表示);。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需改变实验①中的一个条件是 (从以下选项中选择) A.将20℃的水改为80℃ B.将水的体积改为50mL C.将粉末状固体改为块状
|
23. 难度:中等 | |
纯净物的化学式是经实验测定得出的。同学们设计以下甲、乙两组实验方案测定水的组成。 (1)甲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端的气体是 。由产生气体的体积可推算出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若氢、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水中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用“m”或“n”表示)。 (2)乙方案的实验过程中,B装置中可观察到 。若反应结束测得B装置减轻1.6g,则C装置增重的质量会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g。甲、乙方案的反应原理虽不同,但实验的设计依据都是 。
|
24. 难度:中等 | |
结合以下实验装置回答。 (1)仪器名称:a ;b 。 (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从图一中选择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用字母表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某同学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现试管固定得太高,该同学应调节图二中的旋钮 (填“①”或“②”或“③”)。 (4)用图一中的C装置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 。 (5)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0.05mol CO2,同时生成氯化钙多少克?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
25. 难度:压轴 | |||||||
同学们运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探究碱的性质。 (1)由上图实验一、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的 ,因此要密封保存。 (2)实验三中可观察到三个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大小为A>B>C, A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对比A瓶与 (选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 能与NaOH发生反应。 (3)同学们设计如下两种方案鉴别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分别编号为A、B)。
(4)同学们看到盛有NaOH的试剂瓶上标注着“NaOH含量不少于96.0%”,开始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中含有什么杂质? 【查阅资料】工业制取NaOH的反应原理是:2NaCl + 2H2O 然后蒸发溶剂获得NaOH固体(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 【提出猜想】杂质为碳酸钠和氯化钠。 【实验探究】取样溶于水,并分成两份。 步骤①:向一份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 步骤②: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硝酸; 步骤③:向②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 【实验结论】猜想正确。 请分析: Ⅰ.步骤①中可观察到液体变 色; Ⅱ.步骤②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NaCl外,还有 ; Ⅲ.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Ⅳ.上述实验中步骤 (填写序号)是没有必要进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