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 B.酸碱中和 C.汽油挥发 D.氮气液化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图标中,表示“剧毒品”的是
A B C D
|
3. 难度:简单 | |
常吃菠菜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是指 A. 分子 B. 原子 C.元素 D. 单质
|
4. 难度:简单 | |
烧碱在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烧碱是指 A. 碳酸钠 B. 氢氧化钠 C. 碳酸氢钠 D. 氯化钠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灰水 B.空气 C.生铁 D.水
|
6. 难度:中等 | |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A.N2 B.O2 C.CO D.CO2
|
8. 难度:简单 | |
天然气是一种多组分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是 A.甲烷 B.氮气 C.氢气 D.氧气
|
9. 难度:中等 | |
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为降低水的硬度,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煮沸 B.静置 C.过滤 D.吸附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H2O C.NaOH D.KMnO4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H2 B.2H2 C.
|
12. 难度:简单 | |
使用下列能源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A.风能 B.石油 C.氢能 D. 太阳能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直尺 B.尼龙提包 C.纯羊毛手套 D.塑胶地垫
|
14. 难度:中等 | |
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 2 CuO+ C 2Cu + C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3Fe + 2O2 Fe3O4 B.H2O通电 H2↑ + O2↑ C.Cu + H2SO4 CuSO4 + H2↑ D. CH4+ 2O2 点燃 CO2 + 2H2O
|
16.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 闻气味 C. 加热液体 D. 过滤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碱性最强的是 A.血浆(7.35~7.45) B.胰液(7.5~8.0) C.胃液(0.9~1.5) D.唾液(6.6~7.1)
|
18. 难度:中等 | |
硫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3(NH4)2SO4 == 4NH3↑+3X↑+N2↑+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S B.O2 C.SO2 D.SO3
|
19. 难度:中等 | |
加压降温可以使空气液化,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分子质量变大 B.空气中的分子间隔变小 C.空气中的分子种类改变 D.空气中的分子数目变少
|
20. 难度:困难 | |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氧气能助燃,可用于医疗急救 B.氢氧化钙显碱性,可用于中和胃酸过多 C.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
21. 难度:困难 | |
在玻璃中加入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可制得变色镜片,其中所含物质及变色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浅色镜片 深色镜片 浅色镜片 A.溴化银应避光保存 B.变色镜片可反复变色 C.变色镜片颜色变深的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 D.变色镜片中的氧化铜在变色过程中质量不变
|
22. 难度:困难 | |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正确的是 A.用灼烧法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B.用适量稀硫酸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C.用适量熟石灰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D.用足量稀盐酸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
23. 难度:困难 | |||||||||||||||||||||
下列实验中,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24. 难度:困难 | |
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生石灰样品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该样品已完全变质 B.液体丙呈红色或无色 C.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D.白色固体甲可能为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
25. 难度:困难 | |
某同学欲测定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a g样品溶液,按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合理的是 A.加入过量稀盐酸,称量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m1 g B.加入过量浓盐酸,产生的气体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固体质量增加m2 g C.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将滤渣洗涤烘干,称量其质量为m3 g D.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将滤液蒸干,称量固体质量为m4 g
|
26. 难度:中等 | |
(6分)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几千万种物质仅仅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下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元素及其组成的部分物质和用途。 (1)钠蒸气灯和镁闪光灯的发光原理不同。镁在通电之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强光,该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均属于 (填序号)。 A.单质 B.化合物 C.有机物 (3)17世纪中叶,人们开始使用磷酸盐矿石生产化肥,下列物质属于磷肥的是 (填序号)。 A.KNO3 B.CO(NH2)2 C.Ca(H2PO4)2 (4)青霉素(C16H18N2O4S)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由 种元素组成。 (5)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 (6) 氩弧焊是使用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一种焊接技术,氩气可作保护气的原因是 。
|
27. 难度:中等 | ||||||||||
(6分) 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需要摄取多种食物。 (1)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填序号)。 A.面包 B.鱼肉 C.黄瓜 (2)运动饮料中常含有钠、钾、钙等元素,饮用这种饮料能为人体提供水和 填(营养素名称)。 (3)当人体内缺少钙时,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填序号)。 A.骨质疏松 B.夜盲症 C.佝偻病 D.坏血病 (4)X是合成维生素A的原料。物质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物质丙和X,甲、乙和丙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X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该反应中甲、乙、丙的质量比为23: 17: 1,则X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
28. 难度:中等 | |
(5分)水和溶液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1)从海水中获取氯化钠的方法是_________。 (2)海水淡化可缓解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状况。下列有关海水淡化的方法可行的是 。 A. 用过滤的方法使海水淡化 B. 用降温的方法将海水变成淡水 C. 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发再冷凝收集淡水 (3)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 将100 g40℃ 时的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是NaCl ______ KNO3(“>”、“=” 或“<”) ② 2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45 g NaCl和KNO3的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时,盛有_____的烧杯中需要加入更多量的水。 ③ 将800 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稀释为16%的NaCl溶液,用于农业选种,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__ g。
|
29. 难度:压轴 | |
(7分)金属铁、铝、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2)金属铜做导线是利用其延展性和 性。 (3)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工业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 (4)实验室中用如下实验来研究铁、铝、铜三种金属活动顺序及其在活动顺序表中相对氢的位置。 ①乙实验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将上述实验之一替换掉一种药品,即可达成实验目的。说明具体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按如图实验结束后,将乙、丙实验后的剩余物倾倒至一个烧杯中,充分反应。然后将甲实验的剩余物倒入此烧杯,无气泡产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 A. 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不可能是无色的 B. 乙实验中,CuSO4溶液一定是过量的 C. 乙、丙混合过程中,可能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 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Al2(SO4)3,可能含有FeSO4
|
30. 难度:困难 | |||||||||||||||||||||
(6分)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若甲可以用于灭火,将甲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试液变红色,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若甲是一种红色固体氧化物,将甲放入过量的稀盐酸中,观察到固体消失, 。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__________。 (3)若甲含有4种元素且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向甲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乙和水,但无明显现象;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若一定量的甲与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下列情况与图像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__________ (填序号)。
|
31. 难度:中等 | |
(6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A B C D E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用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
32. 难度:困难 | |
(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以下两个问题。 【实验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步骤1:水槽中放有一定量热水,水面下a处放一小块白磷, 此时观察到白磷不燃烧。 步骤2:在乙中放入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立即将甲倒扣在乙上。 此时观察到甲中水面下降,白磷露出水面, 。 此实验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是 。 【实验2】浓盐酸的性质 步骤1:a处放一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乙中放入浓盐酸,立即将甲倒扣在乙上。此时观 察到试纸变为红色。说明浓盐酸具有的性质为 。 步骤2:将试纸取出,立即向水槽中加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此时观察到红色溶液逐 渐变为无色。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
33. 难度:困难 | |||||||||
(8分) 体操运动员在完成单杠、吊环项目时常用“镁粉”搓手,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可能含有Mg、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固体,实验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 已知:MgO+2HCl = MgCl2+H2O MgCO3+2HCl = MgCl2+H2O+CO2↑ (1)探究“镁粉”中是否含有Mg和MgCO3 ①取少量样品,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b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则证明“镁粉”中一定含有MgCO3。 ②为证明“镁粉”中是否含有Mg,小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图中b试管口上方,木条熄灭。但同学们指出,该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需要将图中的澄清石灰水替换成__________。小明按照修改后的实验方案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b试管口无明显现象,证明“镁粉”中______________。 (2)探究“镁粉”中是否还含有MgO及Mg(OH)2 【实验过程】 Ⅰ。用MgO、Mg(OH)2和MgCO3三种固体分别做性质实验。分别取0.5 g三种固体粉末,每次取样方法如下图所示: 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在下表中记录消耗的同浓度稀盐酸的体积(以下体积均在同一条件下测定,且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Mg(OH)2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Ⅱ。取“镁粉”样品0.5 g,加入上述稀盐酸至粉末恰好溶解。此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约为5.3 mL。 【实验分析及结论】 “镁粉”不只含有Mg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同学们认为还需要补充如下实验:分别取0.5 g“镁粉”和0.5 g_________,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分别为119 mL和140 mL。由此可知“镁粉”中含有Mg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镁粉”中除MgCO3外的另一种物质为_____________。
|
34. 难度:困难 | |
(3分)过氧化钙(CaO2)与水反应可产生氧气:2CaO2+2H2O=2Ca(OH)2+O2↑,因此广泛用于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等领域。若用288 g过氧化钙来给鱼池增氧,理论上可释放出多少克氧气?
|
35. 难度:困难 | |
(3分)在13 g锌粉中加入过量的20%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242.2 g溶液,则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的硫酸铜的质量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