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海水晒盐 B. 酒精燃烧 C. 干冰升华 D.冰雪融化
|
2. 难度:简单 | |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 B.氧气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Cl B.NaOH C.MnO 2 D.O2
|
4. 难度:中等 | |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总数 D.最外层电子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金 B.镁 C.锌 D.银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氮原子的是 A.N2 B.2N2 C.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石灰水 B.矿泉水 C.蒸馏水 D.海水
|
8. 难度:中等 | |
碳酸钠可用于生产洗涤剂,其俗称为 A.纯碱 B.苛性钠 C.生石灰 D.烧碱
|
9. 难度:简单 | |
过多的植物营养物质如尿素CO(NH2)2等进入水体会恶化水质,导致“水华”现象。尿素属于 A. 磷肥 B. 钾肥 C. 氮肥 D. 复合肥
|
10. 难度:中等 | |
干冰易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变大 B.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分子体积变大 D.分子运动速率不变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很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氢氧化钙能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
|
12. 难度:中等 | |
科学家利用化学反应SO2 + C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
13. 难度:中等 | |
某钛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TiO3,其中铁元素为+3价,钛元素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
14. 难度:简单 | |
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已知一种Ti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和26个中子,该钛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 A.4 B.22 C.26 D.48
|
15.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O2 C.H2SO4+NaOH
|
17. 难度:中等 | |
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制得氢氧化钠等物质,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2NaCl + 2H2O 通电 X↑+ H2↑+ 2NaOH。则X的化学式为 A. Cl2 B. HCl C. HClO D. HClO3
|
18. 难度:简单 | |||||||||||
下表数据是一些物质的pH,其中一定呈酸性的是
A.牙膏 B.矿泉水 C.苹果汁 D.肥皂水
|
19.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20.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分析中(图中药品为红磷和水),不正确的是 A. 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 B.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C. 图I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烧杯中水的五分之一 D. 图II所示装置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21. 难度:困难 | |
新型材料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易自燃,它能用作高效催化剂。实验室采用还原法制备纳米级Fe粉,其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FeCl2﹒nH2O加热脱水干燥的原因可能是生成的纳米级铁粉会与水反应。 B.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FeCl2 C.纳米级Fe粉比普通 Fe粉更易与氧气反应 D.实验中通入的N2只起到防止纳米级铁粉自燃的作用
|
22.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23. 难度:中等 | |
已知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②中溶液为无色 B. ③中溶液的溶质组成有2种情况 C. 加入过量稀盐酸后,③中只观察到沉淀消失,产生大量气泡 D. ④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3种
|
24. 难度:中等 | |
某活动小组从工厂收集到了一些含有硝酸银的废液,以及废铁屑、废锌屑的混合物。在回收银时,他们将一定量的上述金属混合物加入到含硝酸银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浅绿色滤液。为了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他们做出了下列猜想: ①溶质为硝酸亚铁;②溶质为硝酸亚铁和硝酸银;③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亚铁;④溶质为硝酸锌、硝酸亚铁和硝酸银。其中合理的猜想是A.③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25. 难度:简单 |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26. 难度:简单 | |
(6分)厨房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富含糖类的是 。 (2)下列厨房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不锈钢锅 B.塑料垃圾桶 C.纯棉围裙 (3)洗涤剂可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功能。 (4)天然气是主要的家用燃气。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厨房中油锅着 火,可迅速盖上锅盖,其原理是 。
|
27. 难度:简单 | |
(6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氯化钠、铁、水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 (2)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有关“C15H10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C15H10O2”为有机物 ②“C15H10O2”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③ 异黄酮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④“C15H10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3)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五种物质中,可用作燃料的化合物是 (填序号)。 ③工业上可以用甲、乙两种物质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丁和戊。该反应中,甲与 乙的质量 。(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④丁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氨气(NH3)。氨气和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尿素,同时得到生活生产中最常用的溶剂。写出生成尿素[CO(NH2 )2]的化学方程式 。
|
28. 难度:困难 | |
(6分)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 (3)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的是 ,此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②向B中溶液再加入6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先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
29. 难度:困难 | |
(6分)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下列金属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2)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铁制品容易锈蚀,铁生锈的条件是 。 (4)某工厂废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某课外小组利用废液制取海绵铜(Cu)和氧化铁两种产品,过程如下图所示(过程中不引入其他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溶液D中的溶质为 ; ②检验C过量的方法是 ; ③A~G七种物质中含铁元素的物质有 (填字母序号)。
|
30. 难度:困难 | |
(6分)A、B、C、D、E、F、G七种元素中, A元素的单质能供给动植物呼吸;B的原子中没有中子;C是金属元素,主要存在于人体骨骼和牙齿中;D是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E、F是组成食盐的两种元素;人体中缺乏G元素会患贫血病。以下物质是由这七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是由B元素组成的单质,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若甲由四种元素组成,甲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若甲、乙两物质敞口放置均会变质,且变质后配成的两溶液又会反应生成甲。则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生成甲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1. 难度:中等 | |
(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为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装置A和E连接进行此实验,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先 ,目的是 。
|
32. 难度:中等 | |||||||||||||||||||||||||
(5分)课外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容器I、II体积相同,实验时将针筒内全部液体同时迅速注入容器中。实验内容如下表所示。
(1)实验前,用手紧握容器Ⅰ,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红墨水液面左低右高,松手后,对容器Ⅱ重复以上操作,观察到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以上实验说明 。 (2)实验a,容器I中放的固体药品为 。 (3)实验b的现象 。 (4)实验c,针筒I、II内盐酸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红墨水的液面位置是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
33. 难度:困难 | |||||||
(8分)实验课上,甲同学用石蕊试液测定稀盐酸和NaOH溶液的酸碱性,乙同学用石蕊试液测定石灰水和Na2CO3溶液的酸碱性(如右图所示)。实验后进行废液处理:甲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倒入烧杯A中,得到蓝色溶液;乙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倒入烧杯B中,得到蓝色溶液和白色沉淀;最终将A中的溶液和B中的上层清液倒入烧杯C中。 (1)甲同学的实验中向 中滴加石蕊试液后,溶液颜色为红色。 (2)甲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混合后,烧杯A中的溶液溶质一定有 。 A.HCl B.NaOH C.NaCl (3)两位同学继续对烧杯C中的废液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现象,烧杯C中的废液除石蕊和水外,其组成可能为: ,② ,③ 。 【设计完成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烧杯C中的废液可能的组成:
(4)最后,两位同学向烧杯C中加入 ,实现了此次实验的绿色排放(呈中性)。
|
34. 难度:困难 | |
(3分)超氧化钾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在医院、矿井、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要得到48 g氧气,参加反应的超氧化钾的质量是多少?
|
35. 难度:压轴 | |
(3分)某化工厂生产的氧化亚铜(Cu2O)产品中常含有10%的金属铜。现准备用40 t该产品生产10%的硫酸铜溶液。已知:Cu2O+H2SO4===CuSO4+Cu+H2O 求:所需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质量和加水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