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汞是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金属,汞的化学式是 A.Ag B.Hg C.He D.Hg2
|
2. 难度:简单 | |
酒精是乙醇(C2H5OH)的俗名,酒精属于 A.单质 B.氧化物 C.有机物 D.混合物
|
3. 难度:简单 | |
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振荡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胡椒粉 B.蔗糖 C.花生油 D.面粉
|
4. 难度:简单 | |
符号“Mn”不能表示的意义是 A.锰元素 B.锰原子 C.金属锰 D.1个锰元素
|
5. 难度:简单 | |
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其中不能使石蕊溶液变色的是 A.橘子汁:3 B.新鲜牛奶:7 C.某消毒液:12 D.肥皂水:10
|
6. 难度:中等 | |
含氮元素的氧化物中,氮元素呈+4价的是 A.NO B.N2O3 C.NO2 D.N2O5
|
7. 难度:简单 | |
含碳物质中不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是 A.金刚石 B.石墨 C.足球烯 D.木炭粉
|
8. 难度:中等 | |
反应3H2+WO3 A.H2 B.WO3 C.W D.H2O
|
9. 难度:中等 | |
化学反应2Na+Cl2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10. 难度:中等 | |
反应2Al+2NaOH+2X→2NaAlO2+3H2↑中,“X”的化学式是 A.H2O B.Na2O C.Al2O3 D.O2
|
11. 难度:简单 | |
为了让煤充分燃烧,正确合理的措施是 A.增加煤的用量 B.提高锅炉的耐热性 C.粉碎煤块 D.减少空气通入量
|
12. 难度:中等 | |
美国科学家米勒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和水蒸汽混合,放入真空的玻璃仪器中进行实验。一个星期后,发现仪器中有数种氨基酸生成。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A.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无法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D.一定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14. 难度:简单 | |
一般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CO2 B.H2 C.CO D.O2
|
15. 难度:中等 | ||||||||||||||||
鉴别四组物质,使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16.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加热胆矾,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C.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D.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有红色固体出现
|
17. 难度:简单 | |
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一氧化碳可用来冶炼钢铁 C.稀有气体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氢气是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
18. 难度:中等 | |
关于乙炔(C2H2)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碳原子和氢分子构成 B.其化学式也可写成CH C.C2H2的物质的量是指C2H2的质量 D.相同物质的量的C2H2与SO3所含原子数相同
|
19. 难度:中等 | |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1mol甲和乙充分反应生成1mol丙
|
20. 难度:压轴 | |
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B为气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D为无色液体;E为黑色固体(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A中一定含有碳酸根 B.E可能是碳 C.C转化为B一定是化合反应 D.F由两种元素组成
|
21. 难度:简单 | |
化学帮助我们认识身边的物质 ① 活性炭可以去除冰箱异味,这是利用了它的 (1) 性; ② 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2) ; ③ 用于除去铁锈的溶液是 (3) ; ④ 自来水生产中加入氯气的作用是 (4) ; ⑤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5) ,用草木灰样品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可以看到火焰呈 (6) 色。
|
22. 难度:中等 | |
某品牌薯片的配料包括“马铃薯、植物油、食盐、味精、5-呈味核苷酸二钠、二氧化硅”。 ①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O4NNa,该物质由 (7) 种元素组成,1mol该物质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约为 (8) 。 ② 二氧化硅的化学式是 (9) .。 ③ 食盐(NaCl)中Na的质量分数是 (10) (精确到0.1%)。
|
23. 难度:中等 | |
右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 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S(NaCl) (11) S(KNO3)(填“>”、“=”或“<”)。 ② t2℃时,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的氯化钠溶液是 (12) 。 (填编号) a. 不能确定是否饱和 b.饱和溶液 c. 不饱和溶液 ③ 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钾固体的主要步骤依次是 (13) 、 (14) 、 (15) 、洗涤、烘干。 ④ t℃时,在100g25%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所加KNO3 固体质量(m)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的关系如右图所示,x= (16) (精确到0.1%);t与t1、t2的关系是 (17) 。(填编号) a. t<t1 b. t1<t<t2 c. t>t2
|
24. 难度:困难 | |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检验混合气体中含有CO、H2、CO2、水蒸气。(假设气体通过装置时均被完全吸收和反应)。 ① 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混合气体→ (18) →尾气处理。(填装置编号) ② B装置的作用是 (19) 。
|
25. 难度:中等 | |
某兴趣小组运用下列仪器和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 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1) ,关闭活塞K,观察到的现象是 (2) 、反应停止不再产生气泡。 ② 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得到平稳的氧气流,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3) 。(填装置编号) ③ 用C装置完成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其中仪器a的名称是 (4) ,燃烧结束后取出仪器a,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将集气瓶倒转如D所示,玻璃片不会掉落,原因是 (5)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6. 难度:困难 | |
甲同学设计了以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 高温煅烧贝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 。 ② 固体E的成分存在 (7) 种可能。为测定其成分,取少量固体E,放入足量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E的成分是 (8) 。 ③ 为得到较纯净的烧碱,乙同学提出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除去固体E中的杂质:将固体E溶解,加入适量 (9) 溶液,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方案二,重新实验:通过称量固体 (10) 的质量,计算并加入适量纯碱。
|
27. 难度:压轴 | |||||||||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向盛有一定量铁粉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迅速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铜,搅拌,不再产生气泡、黑色粉末中逐渐出现红色固体后又有气泡产生。请回答: ① 若实验过程中共收集到0.1 g氢气,求生成0.1 g氢气所消耗的硫酸的物质的量。 ② 加入氧化铜后,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11)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 充分反应后过滤,为确定滤液中的溶质成分,在滤液样品中插入一根铁丝,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论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