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 A.蔬菜腐烂 B.面包发霉 C.灯泡通电后发亮 D.菜刀生锈
|
2. 难度:简单 | |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B C D
|
3. 难度:中等 | |
对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分别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了烧焦羽毛的气味 D.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操作能将物质完全分散成分子的是( ) A.在研钵里用杵研磨粒状胆矾 B.将蔗糖溶于水 C.把植物油滴入水中用力震荡 D.加热高锰酸钾
|
5.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有关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有如下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A.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C. D.C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向某种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是稀盐酸 B.可用适量的硝酸钡溶液,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C.要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碳粉,可采用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混合物的方法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时中和反应
|
7. 难度:简单 | |
市场上有很多“加碘食盐”,“加铁酱油”,这里的“碘”,“铁”是指 ( ) A.原子 B.元素 C.离子 D.分子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 A.有人不慎跌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立即下洞救人 B.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露时,立即关闭气阀,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眼睛里不小心溅进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滴入稀盐酸来中和 D.图书档案起火,用大量水浇灭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冰、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B.盐酸、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C.不锈钢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硬币都是铁合金 D.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
10. 难度:中等 | |
绿色能源不会产生或残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下列能源中不能称为绿色能源的是( ) A.铅蓄电池 B.氢能 C.风能 D.太阳能
|
11. 难度:简单 | ||||||||||||||||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12. 难度:中等 | |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
13. 难度:困难 | |
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B.将t2℃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其结晶成
|
14. 难度:中等 | |
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物质的缓慢氧化均放出热量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人们使用化石燃料是利用它燃烧产生的热量
|
15. 难度:简单 | |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 A.汽油和蒸馏水(闻气味) B.FeCl3溶液和KNO3溶液(观察颜色) C.硬水和软水(称量或过滤) D.食盐水和双氧水(MnO2)
|
16. 难度:中等 | |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氧根离子 (2)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氧化镁中镁的化合价 。
|
17. 难度:中等 | |
在家庭生活中,人们往往用纯碱来中和面团中的酸,那么纯碱(Na2CO3)属于 (“酸”、“碱”或“盐”),如果该酸可以用HR来表示的话,则纯碱与该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18. 难度:中等 | |
长沙新奥燃气公司给用户输送的是天然气,在初次使用之前需要通入氮气,通入氮气的目的是什么? 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
19. 难度:简单 | |
为了鉴别硬水和软水,我们应该用 。生活中可以用 来软化硬水。
|
20. 难度:简单 | |
某镇有座硫酸厂,设备简陋,技术陈旧,该厂每天排放大量含SO2的废气和含H2SO4的酸性废水。当地的其他工厂和居民均用煤炭作燃料。只要下雨就下酸雨,对该镇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1)分析该镇下酸雨的原因: (2)举一例说明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3)该镇某中学环保小组提出了治理酸雨的下列措施,你认为其中不妥的是 A.将硫酸厂搬离该镇 B.建议环保部门限令整改 C.将硫酸厂排出的废气中的SO2处理后排放 D.工厂和居民改用较清洁的燃料 (4)可用熟石灰来处理硫酸厂排出的酸性废水,处理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 。 (5)浓硫酸弄到手上后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碳酸氢钠。若是稀硫酸弄到手上, (填“需要”或“不需要”)这样做,理由是 。
|
21. 难度:压轴 | |
有A、B、C、D四种物质,如图所示,A、B、C在一定下可以发生转化,在C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A。D与A、B、C均能发生反应,D与C发生中和反应,D与A反应有CO2气体产生,D与AgNO3溶液反应,可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⑴请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四种物质的化学式:A B ⑵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与A反应
|
22. 难度:中等 | |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仪器a中需加入 ,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当你选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时,若选择B装置来完成该实验,需进行的改动是 。 (3)你认为可选择收集氨气的装置最好是 (填序号),原因是 。
|
23. 难度:压轴 | |||||||||||||
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某化学探究小组打算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加以区别。请回答: (1)化学方法: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情况下,按表中方法一(示例)填写。所选试剂须属于不同物质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等)。
(2)物理方法:同学小王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了。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 操作方法: 判断方法:
|
24. 难度:压轴 | |
将某生铁(铁和碳的合金)样品5.8克投入到100克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剩余黑色不溶物0.2克,求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相对原子质量H:12, Cl:35.5, Fe :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