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镁带燃烧 C.滴水成冰 D.瓷碗破碎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多植树造林 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C.工厂废水直接排放 D.工业废气高空排放
|
4. 难度:中等 | |
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手拿着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B.加热蒸发时,等蒸发皿中水分蒸干后停止加热 C.点燃一氧化碳气体前,应先检查气体的纯度 D.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都应放回原试剂瓶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B.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C.铜在氧气中加热后表面会变为黑色 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
6.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
有关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奶的酸性比桔子汁强 B.用湿润的pH试纸蘸取厕所清洁剂测其pH C.草木灰水显酸性 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桔子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可以作溶质 B.过滤后的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纯净物 C.盐水的沸点比水低、凝固点比水高 D.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
8.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反应前 反应后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B.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0 %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O2 D.该反应中反应物X、Y的分子个数比为1∶2
|
9. 难度:中等 | |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会发生锈蚀,证明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必须要做的实验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
11. 难度:中等 | |
茶叶中含有茶氨酸(C7H14O3N2,又称谷氨酰乙胺),它有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减肥等效果。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茶氨酸中含有1个氮分子 B.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C.茶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 D.茶氨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
12. 难度:困难 | |
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B.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C.产生氢气的速率:乙>甲>丙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知识的整理有错误的是 A.化学与安全 B.化学与生活 ①实验中的药品可以带出实验室 ②厨房天然气泄漏,要立即打开排气扇 ①预防甲状腺疾病可食用加碘盐 ②人工降雨可使用干冰 C.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D.化学中常见的“三” ①用蒸发结晶法分离硝酸钾中少量氯化钠 ②用洗洁净溶解衣服上的油脂 ①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氧、硅、铝 ②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
14.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形成75 g A的饱和溶液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至20℃时,所得溶 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
|
15. 难度:中等 | |
工业上可用煅烧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产生的二氧化硫通过下列工艺过程制取氢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离器中分离出的副产品是硫酸 B.生产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X为I2 C.膜反应器中HI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X D.该生产过程不仅能开发出氢能源,而且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不需再消耗能源。
|
16. 难度:中等 | |
(1)用化学用语表示:2个碳酸分子 ; 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 。 (2)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①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B.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C.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②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植物油 B.醋酸 C.蔗糖 D.高锰酸钾 ③区分软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 。 (3)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成功与玉兔号月球车互拍,五星红旗亮相月面。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实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①玉兔号月球车上使用的是核能电池,使用中能量的转化为:核能转化为 。 ②发射“嫦娥三号”的长三甲火箭燃料是偏二甲肼(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N2O4=3N2+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H2 B.CH4 C.C2H8N D.C2H8N2 ③月球上有丰富的He-3,它是核聚变反应堆理想的燃料,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 1,则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He-3与He-4(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2)的元素种类 (填“相同”或“不同”
|
17. 难度:中等 | |
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a 。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该同学又组合了装置C制取纯净的氧气,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先装入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放入高锰酸钾后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C.先放置好酒精灯,再由酒精灯的高度固定试管 D.开始加热前先将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内 E.停止加热后先从水槽中拿出集气瓶后盖上毛玻片,正放在实验台上 (3)氢气是难溶于水、密度最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备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中若用F装置来收集氢气,在F装置中装满水后气体从 管通入(填“c”或“d”)。实验室若要配制9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 mL。若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 。(填“大”或“小”) (4)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中,不能做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是 。
|
18. 难度:压轴 | |
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请针对以下两种情况回答问题: (1)若C为单质,A、B为氧化物,且A、B两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则B、C的化学式分别为:B 、C ,A → C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2)若A为固态单质,B、C为氧化物,且B、C两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则A的化学式为 ,B→C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9. 难度:困难 | |||||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 、Fe2O3两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 猜想①:只有Cu;猜想②:只有 ;猜想③:是Cu 、Fe2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同学们为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右下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1)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目的是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 。 (2)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小蒋同学初步分析表中的数据后,马上得出猜想 (填“①”“②”“③”)肯定不正确,理由是 。 (3)小林同学认为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应 先断开A和B的连接,你认为是否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 。 【反思评价】实验后小组内有同学指出:上图装置未进行尾气的处理。于是有同学设计了用右图装置代替原装置,则C装置的作用有 、 (至少答两点)。
|
20. 难度:中等 | |
钙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元素,如果从食物中摄取不足,医生建议“补钙”。 (1)医生建议“补钙”是指补钙 (填“元素”或“单质”或“原子”) (2)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3)为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现称取15克的样品放在烧杯里,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其他成分不含钙元素、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为4.4g。 ①判断所取样品已完全反应的现象为 ; ②该补钙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请用计算过程来表示,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