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日报技术规定》已将PM2.5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标准。大雾天气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 )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颗粒物
|
2. 难度:简单 | |
“低碳” 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火箭发射 B.节日焰火 C.干冰升华 D.葡萄酿酒
|
4. 难度:简单 |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水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D.在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金刚石 B.空气 C.海水 D.碘酒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8. 难度:中等 | |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
9. 难度:中等 | |
甲、乙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阳离子 B.乙是阴离子 C.甲、乙属于不同种元素 D.甲、乙都属于金属元素
|
10.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产物之一是锰酸钾。锰酸钾(K2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 ) A.+7 B.+6 C.+5 D.+4
|
11. 难度:中等 | |
发射“嫦蛾一号”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 A.N2 B.H2 C.O2 D.CO
|
12. 难度:中等 | |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
13. 难度:中等 | |
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
14. 难度:中等 | |
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
15. 难度:中等 | |
2013年3月,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B.具有吸附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4Fe+3O2 B.2KClO3 C.4P+5O2 D.2C2H2+5O2
|
17. 难度:简单 | |
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
18.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某些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期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到四种原子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之比为1:1 D.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
19. 难度:简单 | |
如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用生石灰干燥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
20. 难度:中等 | ||||||||||||||||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m的值是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