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空气中体积分数为78%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果汁 B.牛奶 C.蒸馏水 D.啤酒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
4. 难度:简单 |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现象的是 A.木炭 B.铁丝 C.氢气 D.红磷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 B.面粉 C.蔗糖 D.花生油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 B.MnO2 C.CO2 D.H2O2
|
8. 难度:中等 | |
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会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离子的是 A.H2 B.2H C.2H+ D.2H2
|
10. 难度:中等 | |
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来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是很小的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
11. 难度:中等 | |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气味 B.常温下为气态 C.能支持燃烧 D.液氧为淡蓝色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取用固体粉末 D.过滤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的“Cl”的化合价是“+1”的是 A.NaCl B.HClO C.Cl2 D.KClO3
|
15. 难度:中等 | |
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 B.9 C.10 D.19
|
16. 难度:简单 | |
在森林中设防火带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 D.便于运水
|
17. 难度:简单 | |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18. 难度:简单 | |
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等,这里的碘、钙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
19. 难度:中等 | |
下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化学式的意义,他们描述的化学式是 A.CO2 B.H2O2 C.Fe D.Cl2
|
20. 难度:简单 | |
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用盐酸清除铁锈
|
21. 难度:简单 | |
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
22.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23. 难度:中等 | |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二氧化碳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木条伸入瓶中 C 除去暖瓶中的水垢 向暖瓶中加入食醋 D 析出食盐晶体 冷却热的饱和食盐溶液
|
24. 难度:困难 | |
探究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胶头滴管和集气瓶中分别盛装某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向集气瓶中滴加适量液体后,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组合是
组合 胶头滴管 集气瓶 A 水 食盐 B 稀盐酸 石灰石 C 水 硝酸铵 D 水 氧化钙
|
25.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一定量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
26. 难度:中等 | |
碳的世界很丰富,它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1)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有关碳元素的信息,碳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 (2)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元素相同 B.都属于单质 C.都是很坚硬的物质 D.燃烧产物相同 (3)下列含碳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A.金刚石 B.二氧化碳 C.碳酸钙 D.酒精 (4)由于化石燃料煤、 和天然气中都含有碳元素,大量使用会引发温室效应,下列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A.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D.提倡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5)若某可燃性气体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碳元素,则另一种元素可能是 。
|
27. 难度:中等 | |||||||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对于A中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水分子保持不变 (2)B中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为 ,它的检验方法是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 (3)C中净化水的方法是 和吸附。
|
28. 难度:中等 | |
化学是从分子、原子的视角认识物质的,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 A.原子的种类 B.原子的数目 C.分子的种类 D.分子的数目 (2)用化学用语书写:①1个铜原子 ②3个水分子 ; (3)依据图示回答: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依据图示回答: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 ①一个A分子中含 个原子; ②属于氧化物的是 ; ③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
29. 难度:困难 | |||||||||||||||||
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依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小资料: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如下所示: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 。 (2)现有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50g水,在40℃时,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55g、43g、32g、16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 ①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使B烧杯的溶液升温至50℃时,溶液的质量为 g。 ③采用一种方法使A中的固体恰好溶解,对于最终四个烧杯中的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质量可能相等 B.烧杯A中的溶液质量分数可能最大 C.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有相等的 D.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
30. 难度:中等 | |
5分)A~F是由H、O、C、Ca、Cl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的物质。 (1)A和B分别由一种元素组成,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常用的灭火物质,若A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B可能是 ; (2)C和D分别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且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C→D,则C→D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 (3)E由三种元素组成,若遇F产生气体,则F的化学式为 ;D若遇另一种物质又生成这种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1.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选用该收集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
|
32. 难度:中等 | |
化学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完成多个实验。 (1)若利用I、Ⅱ装置制取氧气:打开K1、关闭K2时,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利用Ⅰ、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闭K、K1、K2,用凸透镜引燃B中的白磷,待冷却后 ,(填某一项实验操作)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 。 (3)若利用Ⅰ、Ⅲ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若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 ②若利用“B中已充满的二氧化碳,并在A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注入稀盐酸”来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其操作及现象是 。 (资料: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②生成的碳酸钠也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
33. 难度:困难 |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化学小组进行了化石燃料之一的煤的相关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 ②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燃烧煤及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提出问题】煤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①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 + 2KMnO4 + 2H2O = K2SO4 + 2MnSO4 + 2 X ,其中X的化学式是 ① 。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 根据上述资料,甲、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1: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甲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② 。 乙质疑甲同学的方案的合理性,其质疑的理由是 ③ 。 实验2:乙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现象与结论】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 ④ 。 【实验反思】(1)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 ⑤ 。 (2)实验中C装置的作用是 ⑥ 。
|
34. 难度:困难 | |
乙炔(C2H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常用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该反应方程式为:CaC2 + 2H2O =Ca(OH)2 + C2H2↑。计算:要制取52g乙炔气体,需要碳化钙的质量。
|
35. 难度:压轴 | |
28g石灰石样品与210.8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样品中的杂质既难溶于水,又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8.8g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忽略不计)计算: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