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蒸馏水 C.糖水 D.海水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 B.玻璃破碎 C.汽油燃烧 D.轮胎爆炸
|
3. 难度:简单 | |
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羊毛衫 B.塑料盆 C.不锈钢餐具 D.玻璃杯
|
4. 难度:简单 | |
植物因缺氧元素会引起叶片发黄,这时应该施加下列哪种肥料( ) A.NH4NO3 B.K2SO4 C.KCl D.Ca(H2PO4)2
|
5. 难度:中等 | |
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呼出的气体和某些物质转化为氧气.已知其中Ni元素为+2价,则Fe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称量固体 C.氧气验满 D.点燃酒精灯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做法不会危及食品安全的是( ) A.用霉变花生压榨食用油 B.用“地沟油”加工食品 C.在薯片包装中充入氮气 D.用硫磺熏蒸干辣椒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 A.小苏打 NaHCO3 B.烧碱 Na2CO3 C.石灰石 CaCO3 D.酒精 C2H5OH
|
9. 难度:中等 | |
五月初五,粽叶飘香,你能闻到香味是因为(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可以再分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且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 A.红磷 B.镁带 C.硫磺 D.铁丝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食物中,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的是( ) A.大米 B.瘦肉 C.苹果 D.植物油
|
12. 难度:困难 | |
如图所示是甲、乙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粒子是阳离子 B.乙粒子是原子 C.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D.甲粒子的化学性质比乙粒子稳定
|
13. 难度:中等 | |
2013年3月在上海和安徽相继发现H7N9型禽流感,达菲是一种抗病毒药物,能有效防治H7N9型禽流感,其化学式为C16H28O4N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达菲由四种元素组成 B.一个达菲分子由50个原子构成 C.达菲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48:7:16 D.达菲完全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14. 难度:中等 | |
有X、Y、Z三种金属:把它们投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有气泡冒出,把Y投入到X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Z B.Y>X>Z C.Z>Y>X D.Z>X>Y
|
15. 难度:中等 | |
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煮面,轻便易携带,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 ) A.纸锅的着火点很高 B.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 C.面汤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 D.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
|
16. 难度:中等 | |
新装修的房间常因苯超标而损害人体健康,苯(以R表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R+15O2 A.C4H8 B.C4H10 C.C6H6 D.C6H10
|
17. 难度:中等 | |
以下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AgNO3、BaCl2、Na2CO3、HCl B.Na2SO4、Na2CO3、NaCl、BaCl2 C.Na2SO4、NaNO3、H2SO4、BaCl2 D.FeCl3、NaCl、NaOH、NaNO3
|
18. 难度:中等 | |
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Fe粉,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与Fe粉等质量的Zn粉,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天平最终仍然平衡 B.天平指针先偏向左盘,后偏向右盘 C.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盘 D.天平指针先偏向右盘,后偏向左盘
|
19. 难度:中等 | |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u(NO3)2 CuCl2 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B NaNO3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FeSO4 CuSO4 加过量的铁粉,过滤 D KNO3 KOH 加FeCl3溶液,过滤
|
20.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象不能反映客观事实的是( ) A.往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B.往等质量的铝和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C.往稀H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 D.等温条件下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
21. 难度:中等 | |
用化学用语填空. (1)二氧化硫 ;(2)+3价的铝元素 ;(3)两个镁离子 .
|
22. 难度:中等 | |||||||||||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入下表(填序号). ①生石灰;②干冰;③熟石灰;④氢氧化铝.
|
23. 难度:简单 | |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国家提倡使用的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加碘食盐里的“碘”指的是 (填“单质”、“元素”或“原子”).已知碘酸钾受热不稳定,因此,你认为炒菜时宜 (填“早”或“迟”)加入加碘盐更有利. (2)仔细观察如图后回答: ①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②针对上述环境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
24. 难度:中等 | |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大不利影响,生活中可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生活中通过 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4)日常生活中你经常采用的节水措施有 .
|
25. 难度:中等 | |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2)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要使t1℃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4)向100gt2℃时的水中,加入31g甲固体充分搅拌,发现甲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析出.你认为甲开始能“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
|
26. 难度:中等 | |||||||||||
据央视报道,有不法酒类生产企业在白酒中添加酯类物质以增强口感.下表中是几种常见的酯.
(1)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上述物质的共同特点有 (写出一条即可). (2)甲酸甲酯(C2H4O2)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 (3)据表推测X的化学式为 . (4)实验测得由甲酸甲酯(C2H4O2)、甲酸乙酯(C2H6O2)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3.2%,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混合物中甲酸甲酯的质量分数是 .
|
27. 难度:困难 | |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uSO4、Ca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组成.小文为了确定它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操作a的名称是 (填“蒸发”或“过滤”),其中必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写出蓝色沉淀的化学式: . (3)白色固体是 ,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 . (4)小文通过实验后认为,这包固体粉末中只有两种物质,他的判断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
28.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装置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a ,b .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或 (填序号). (3)若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收集装置不能选 (填序号). (4)若采用如图2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测定其体积,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为了准确测定氧气的体积,有人提出读数时应该注意以下事项:①容器中气体必须冷却至室温;②长颈漏斗不能倾斜;③必须使量气管和长颈漏斗两边液面相平;④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你认为必须要做到的是 (填序号).
|
29. 难度:困难 | |
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其主要成分是 CH4 (填化学式).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如果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深究. 【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填化学式),可能有CO2和CO.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猜想. 【现象与结论】 (1)观察到A中,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 (2)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3)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 色,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交流讨论】(4)小武认为:从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那么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5)小文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你认为是 .
|
30. 难度:困难 | |
某实验小组为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并确定其组成,开展了一下探究活动. 【讨论与交流】 (1)NaOH能与空气中的 (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生成Na2CO3. (2)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查阅资料】 (3)NaOH在空气中不会转化成NaHCO3; (4)CaCl2、NaCl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猜想假设】猜想一:固体全部为NaOH. 猜想一:固体全部为 . 猜想一: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将待检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按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 (填“>”、“<”或“=”),说明猜想一成立.、 方案二:取该溶液少许,往其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待沉淀不再产生,过滤,再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 色,说明猜想三成立. 【归纳与总结】很明显,方案一的结论 (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探究与拓展】为进一步确定原固体的组成,该实验小组的同学称取26.6g待检固体,按如图所示过程实验(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请参照图中提供的数据计算: (5)26.6g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 (6)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实验最终所得351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