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填涂答题卡使用2B铅笔,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 A.石墨 B.金刚石 C.二氧化锰 D.铅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春色满园,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组成CO、C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变大
|
3. 难度:中等 | |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点燃后发生的反应为:2KNO3+S+3C A.硫 B.氧 C.碳 D.氮
|
4. 难度:中等 | |
据报导,某地发生火灾,有三名小孩生还。这三名小孩采取的措施是: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嘴,一边低姿势前行。他们在逃生时主要利用了( ) A.湿毛巾可以供给水分 B.湿毛巾能吸收二氧化碳 C.低姿势前行是因为地面附近气压低 D.热空气密度小会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
5. 难度:中等 | |
日照市盛产茶叶,“雪青”“清润茗芽”等绿茶享誉省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若5g CO与2g O2 混合点燃,则生成的CO2的质量一定是7g B.5g 硫和5g 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g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7. 难度:中等 | |
炭雕是一种集观赏、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如右图),其主要成分是木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炭雕作为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 B.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有害气体 C.摆放炭雕必须远离火种 D.将炭雕的下脚料研成粉末,与氧化铜粉末共热,不能发生反应
|
8. 难度:中等 | |
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B.我承认“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我惹的祸 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
|
9. 难度:困难 | |
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 A.点燃混合气体,使一氧化碳转变成二氧化碳 B.把混合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C.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从一容器倒入另一容器
|
10. 难度:中等 | |
在隔绝空气情况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 B.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C.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质量一定相等 D.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
11. 难度:中等 | |
2011年10月“碳捕集与封存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了把CO2压缩、液化后封存在泥岩中的办法。关于封存CO2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CO2 分子间有间隔 B.CO2气体较易液化 C.CO2 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D.大气中CO2 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
|
12. 难度:中等 | |
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丁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不是化合反应 C.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7:32 D.生成物丙和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
13. 难度:中等 | |
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带点部分 (1)植物光合作用得到的单质_______; (2)汽油中加入乙醇可以减少污染_________; (3)石膏主要成分硫酸钙中含有的阴离子 (4)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 (5)由7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
|
14. 难度:中等 | |
我们的星球因水而美丽,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 (1)人们对水组成的认识是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开始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列做法中,水用来隔绝空气的是 (填序号);
|
15. 难度:中等 | |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有煤、_________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三大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产生__________和二氧化氮等气体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防治酸雨产生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
16. 难度:中等 | |
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3)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所示)火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烧木材时,常把木材架空一些,其目的是
|
17. 难度:中等 | |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①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而石墨却很软,原因是 。 ②一氧化碳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原因是 。
|
18. 难度:中等 | |||||||||||||||||||
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根据表1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
表1 (2)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只填字母标号)。 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3)过多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议 (4)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从表2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 。
表2
|
19. 难度:中等 | |
在做“燃烧的条件”实验时,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 先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
20. 难度:中等 | |
已知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的转化关系。其中A、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试回答: (1)写出D、E两种物质的名称:D E (2)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
|
21. 难度:中等 | |
下列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或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A.水的电解实验 B.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C.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1)A实验玻璃管②中产生的气体是 ; (2)B实验如果实验数据小于21%,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点); (3)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
22.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1)以上从A—E中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从实验操作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若要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块状固体药品为 ;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
|
23. 难度:困难 | |
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 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 CO2 H2O ;乙 CO H2O;丙 NH3 CO2 H2O;丁 CO2 CO H2O 。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是 。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 下列装置: 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 。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同学猜想成立。 请写出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 、 。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
24. 难度:中等 | |
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 道癌变,请回答:(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 g氧元素。
|
25. 难度:中等 | |
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的“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 仪器相同(填字母编号)。 (2)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微型”实验装置用量的10倍,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是 。 用乙装置完成“制取并检验CO2”的实验,消耗了含0.1克碳酸钙的石灰石。请计算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是多少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