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C.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可以大大降低水的硬度 D.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2. 难度:简单 | |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受热时发生如下反应 4K2FeO4 A.Fe B.FeO C.Fe2O3 D.Fe3O4
|
3.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质。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先点燃装置③的酒精灯,再通一氧化碳,以免污染空气 B.实验中可观察到装置①的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成光亮红色 C.装置②可验证二氧化碳,还可以吸收一定量二氧化碳 D.实验结束时,先熄灭装置①的酒精灯,继续通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
|
4.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锥形瓶中放入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具体操作有:①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②从a端通入氮气;③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④从b端通人二氧化碳;⑤从b端通人氮气。 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 A.①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②③① D.①⑤③①
|
5. 难度:中等 |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如下图所示实验。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溶液含有盐酸 B.③中一定没有盐酸 C.②中加入镁粉时一定有气泡冒出 D.③中的固体一定是铁
|
6. 难度:简单 | |
根据要求填空: (1)氮气的化学式 ; (2)在实验室可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7. 难度:简单 | |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镁的原子序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图B表示的是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3)图A、B表示的两种元素可形成化合物。该事实能说明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
8. 难度:中等 | |
字母A、B、C、D表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 已知:①A+BSO4=ASO4+B ②C+H2SO4=CSO4+H2↑ ③B+2DNO3=B(NO3)2+2D 请完成以下填空: (1)金属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 (填“前面”或“后面”); (2)根据上述反应能判断出其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填字母); (3)若A、B、C、D分别为铁、镁、铜、银中的一种,则金属B为 ,金属C与H2SO4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可能有 (填化学式)。
|
9. 难度:中等 | |
A、B、C、D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若A和D均为单质,B和C是氧化物且组成元素相同,常温下B、C、D都是气体,A为黑色固体粉末。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实现C→D的转化。 A的化学式为 ; 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A、B、D都是氧化物,A和B组成元素相同,C为单质且常温下为气体。 A的化学式为 ; C的化学式为 ; D→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0. 难度:中等 | |
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右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已省去)开展有关探究性实验。已知,过氧化氢足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开关K1和K2均处于关闭状态。实验步骤如下: Ⅰ.打开K1、K2,观察现象; Ⅱ.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观察现象; Ⅲ.打开K1,观察现象; Ⅳ.回收锥形瓶中的二氧化锰,洗净仪器放回原处。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步骤Ⅲ观察到试管①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从导 管中冒出、 ,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类型是 反 应(填“化合”、“分解”或“置换”); (3)实验完毕后,回收二氧化锰的实验操作是 、洗涤、干燥; (4)由步骤Ⅱ、Ⅲ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
11. 难度:中等 | |
某学生用足量的一氧化碳还原10g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所含杂质为不参加反应的固体物质),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7.6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计算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计算过程。
|
12. 难度:简单 | |
产生下列现象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干冰升华 C.美酒飘香 D.石蜡熔化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
14.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