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实验桌上有一瓶无色液体,某同学说可以往溶液样品中滴加石蕊试液,判断其酸碱性。该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 C.设计实验 D.反思评价
|
2. 难度:简单 | |
201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Forests:Nature at Your Service”)。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我市各中学也纷纷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植树造林有助于减少空气中哪种成分的含量(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冰水共存物 C.生铁 D.生理盐水
|
4. 难度:中等 | |
2013年春,黄浦江上漂浮着上万头死猪,这些死猪对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下列有关水体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提倡长期用蒸馏水煮菜、煮饭、饮用等 B.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 C.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应遵循“先净化,后排放”的原则 D.为了避免水体污染,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
5.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 B.向试管中加块状固体 C.给液体加热 D.称量15.6 g固体药品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食用甲醛浸泡过的食物对人体有害 B.霉变的大米、花生等不能食用 C.棉花和羊毛都是天然纤维 D.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以代替食盐作调味剂
|
7. 难度:简单 | |||||||
某中学为学生制定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食谱如下图,从营养学的角度考虑,建议学校再增加的食物为( )
A.麻辣豆腐 B.清炒鸡蛋 C.炒青菜 D.红烧排骨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溶液都可以通过升高温度由饱和变成不饱和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克,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6%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 C.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D.标准状态下,最轻的气体是H2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做法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稀盐酸 B.二氧化碳 C.氯化钠溶液 D.碳酸钠溶液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且变质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浓硫酸 C.浓盐酸 D.氯化钠固体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是( ) A.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车用燃料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D.少用或不用塑料袋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相一致的是( ) A.氢氧化钠 NaOH 纯碱 B.固体二氧化碳 CO2 干冰 C.碳酸氢钠 NaHCO3 苏打 D.酒精 C2H5OH 乙醇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试剂能一次性将稀盐酸、CaCl2溶液、NaCl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 A.Na2CO3溶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Ca(OH)2溶液 D.KNO3溶液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B.铝不易生锈的原因是铝不活泼 C.铁在任何条件下都易生锈 D.所有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
17. 难度:中等 | |
酒精检测仪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原理:C2H5OH + 4CrO3 + 6H2SO4 =2X + 2CO2 ↑ + 9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Cr2O3 B.CrSO3 C.Cr2(SO4)3 D.Cr2S3
|
18. 难度:中等 | |
瑞典皇家科学院2010年10月6日宣布,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三位科学家在“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下面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催化剂一定不发生变化 B.催化剂不一定加快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会改变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
19. 难度:中等 | ||||||||||||||||
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加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物质丙是生成物 B.表格中x的值是26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中乙与丁的质量比是4:1
|
20.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 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
21. 难度:中等 | |
现有① 硬铝 ② 铁矿石 ③ 高锰酸钾 ④ 医用75%的酒精 ⑤ 盐水 ⑥ 24K金 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 ,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化合物的有 ,属于单质的有 。
|
22. 难度:中等 | |
化学用语是一套国际通用的符号,是我们表达化学意义的工具。 (1)用化学符号填写下表空格: ①2个氧原子_________;②2个氧分子_________;③2个氧离子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①2NO ; ②2Na+ ; ③Ca2+ ; ④H2O 。 (3)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粒子的结构。请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A图示表示原子,其最外层上电子数为_________(填数字);下列四种粒子中表示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
23. 难度:中等 | |
水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你回答: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玻璃棒在过滤时所起的作用是 ,净水过程中常利用 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采用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 (3)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请列举一种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 (4)请认真观察图中A、B两装置,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A装置和B装置在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A中水受热变为水蒸气的原因是 ;B中电解水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
|
24. 难度:中等 | |
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给生活与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燃烧不当也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1)燃料不完全燃烧既浪费资源,产生的气体又对环境造成污染。为研究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现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将燃烧匙内小木炭块灼烧至红热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将注射器内氧气迅速推入集气瓶内,观察到木炭发白光。该实验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燃烧的剧烈程度还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如 (举一日常生活实例) (2)小明、小刚同学在研究灭火的原理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分别在两个小铁盒中倒入少量植物油并点燃,小明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冰水共存的水面上,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该实验证明了灭火的原理是 ,小刚同学将一块湿抹布盖在小铁盒上,火焰也立即熄灭,他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
25. 难度:困难 | |
已知A~H均为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C、D均为氧化物,E、F为两种气态单质,G为固态单质。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D的化学式 ; (2)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4)化学物质可以造福人类,但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请你以气体H为例进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 难度:简单 | |
已知有如下几种常见仪器,回答问题: A. B. C. D. E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用到上述仪器中的 (填序号);粗盐提纯实验中除了上述仪器外还需用到的仪器有 (写出一种仪器名称,下同);用量筒量液体体积时还需用到的仪器有 。 (2)进行过滤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除此作用外,请说出玻璃棒的另外一种用途 ;过滤时应注意的操作有 (填一条,下同),过滤完成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其可能的原因是 。
|
27. 难度:压轴 |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如图所示),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1/5。请你参与探究: (1)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 (2)查阅资料: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下表:
(3)猜想与假设: ①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原含有空气,后来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②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 ③你还能作出的猜想是 。 (4)交流与讨论: ①丙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就可以消除误差,你认为他的猜想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②他们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2所示的改进(其他仪器忽略)。 a.甲同学提出应把红磷换为白磷,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 。 b.通过粗铜丝来点燃玻璃管内的白磷,这利用了金属的 性。 c.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较,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探究与反思: ①为了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将铜粉放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变黑色,证明乙同学的猜想 (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幕消失时,左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了1格,得到了较准确的结果,但又意外发现左玻璃管内壁上端附着黄色固体。左玻璃管上端的黄色固体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
|
28.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常用下图装置制取有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1)写出A装置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a ,b ; (2)实验室用KClO3和MnO2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取O2,实验的基本操作有:①给试管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收集气体④装药品⑤把导管移出水面⑥固定装置⑦停止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填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应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_装置(填 A或B),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集气瓶中已充满氧气的方法是 。利用此装置制取O2,若反应较为剧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 ①加热反应物 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③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
29. 难度:困难 | |
小明的妈妈经常为小明蒸碱面馒头吃,有一次小明仔细查看了包装说明,发现此品牌纯碱中碳酸钠含量大于98%。他从家里带了一包样品来学校实验室检验其中的碳酸钠含量是否属实。现准确秤取6g试样放在烧杯中,并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忽略CO2溶于水)。共用去盐酸36.5g,此时烧杯内溶液总质量为40.3g(杂质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试计算: (1)生成CO2的质量是 。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并判断样品中碳酸钠含量与标签是否相符。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