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水是( ) ①单质;②化合物;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2. 难度:中等 | |
关于水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由氢气和氧元素组成 B.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
3. 难度:中等 | |
电解水时,产生氧气的电极及生成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分别是( ) A.负极 1:2 B.正极 1:2 C.负极 2:1 D.正极 8:1 |
4. 难度:中等 | |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不是混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不是化合物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空气、牛奶 B.氮气、氯化钠 C.汞、石灰水 D.水、啤酒 |
6. 难度:中等 | |
检验氢气纯度时.手拿充满气体的试管,在移近火焰时,应( ) A.管口向上 B.管口对着火 C.管口向卜 D.试管保持水平,管口向前 |
7. 难度:中等 | |
鱼能生存在水中是因为( ) A.水的组成里含有氧元素 B.水在常温下为液态 C.水能分解放出氧气 D.水中能溶解一定量的氧气 |
8. 难度:中等 | |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坏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 B.医疗方面可以用蒸馏水制取生理盐水 C.供暖系统使用水蒸气供暖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D.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以考虑用过滤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
9. 难度:中等 | |
1994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很多人中毒.它说明了( )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
10. 难度:中等 | |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了( )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
11. 难度:中等 | |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离子 D.氧气 |
12. 难度:中等 | |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 A.水分子 B.水原子 C.氢、氧两种原子 D.以上都不是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而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过氧化氢 B.二氧化锰 C.二氧化碳 D.空气 |
15. 难度:中等 | |
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 A.水结成冰 B.水分蒸发 C.水被电解 D.水汽化 |
16. 难度:中等 | |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不运动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
17. 难度:中等 | |
同一物质在何状态下其构成微粒的间隙最大( ) A.气态 B.液态 C.固态 D.无法判断 |
18. 难度:中等 | |
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D.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19. 难度:中等 | |
酒精擦在手臂上,感觉十分凉爽,这是因为( ) A.酒精由汗毛孔进入了体内 B.酒精吸收了体内水分 C.酒精与皮肤发生了化学变化 D.酒精吸收人体热量不断运动,由液态变成气态挥发到空气中去了 |
20. 难度:中等 | |
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
21. 难度:中等 | |
在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是( ) A.只有化学变化 B.只有物理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先发生化学变化,后发生物理变化 |
22. 难度:中等 | |
过滤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漏斗、烧杯、玻璃棒 B.量筒、烧杯、集气瓶 C.漏斗、试管、玻璃棒 D.滴管、烧瓶、玻璃棒 |
23. 难度:中等 | |
硬水和软水的本质区别是( ) A.硬水浑浊,软水澄清 B.硬水含杂质多,软水含杂质少 C.硬水不是纯净物,软水是纯净物 D.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不含或含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
24.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是澄清透明的水都是纯水 B.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可吸附固体小颗粒 C.用硬水洗衣服比用软水效果好 D.长期饮用纯净水对身体有益无害 |
25.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硬水软化后才可作锅炉用水 B.煮沸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热水瓶中的水垢是水中可溶性钙、镁的化合物加热后生成的 D.静置沉淀可以使硬水软化 |
26. 难度:中等 | |
下列操作与净化水无关的是( ) A.过滤 B.吸咐 C.蒸馏 D.电解 |
27. 难度:中等 | |
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
28. 难度:中等 | |
下列方法中,能鉴别硬水和软水且最简便的方法是( ) A.吸附 B.静置 C.煮沸 D.加肥皂水 |
29. 难度:中等 | |
渔民在海上作业,遇到淡水用完应该( ) A.吃海水 B.将海水蒸馏成淡水 C.赶快返航 D.吃海中生物得到水 |
30. 难度:中等 | |
水的污染原因有如下说法:①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液的任意排放;②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④雨水与土壤接触;⑤冰川融化.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31.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紧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试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 (1) , (2) . ![]() |
32.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在家做如图所示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 100mL 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据这一现象请你推测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 |
33. 难度:中等 | |
水污染物的来源和水污染的实例对应起来.a.工业污染b.农业污染c.生活污染 d.放射性污染①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②用含磷洗衣粉洗衣后直接排放污水③冶金工业的废渣 ④核废物投人深海中 a b c d . |
34. 难度:中等 | |
微观模拟通过如下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 .(填物质分类)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 ![]() |
35.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向外塞紧.A、B两极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试回答: (1)其所用电源为 电(直流电或交流电),由图可知A端连接电源 极. (2)与B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 ;在点燃之前要 . ![]() |
36. 难度:中等 | |
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选择合适的选项.A.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 B.分子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发生变化时,间隔大小随之改变. ( 1)加油站里的汽油已贮存在油罐中,但离油罐的一定距离内仍要“严禁烟火” ; ( 2)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高低 ; ( 3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 ; ( 4 )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数由10亿人来数,每分钟数 100 个.昼夜不停,需3万年才能数完,因为 ; ( 5)夏天的水比冬天蒸发快,说明 ; ( 6 )糖水可以透过滤纸,说明 ; ( 7 )食盐放入水中,整杯水有咸味说明 ; ( 8 )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天蓝色的钢瓶中,是因为 . |
37. 难度:中等 | |
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有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______.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成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理由是______. |
38. 难度:中等 | |
某地区发生水灾,为了解决当地居民缺乏洁净的生活用水问题,支援灾区的上海医疗队员们挨家挨户的发放固体净水剂并标明用量,其中一包是漂粉精,其作用是杀菌消毒;另一包是明矾,其作用是 . |
39.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1)写出玻璃仪器名称① ② ; (2)进行的是 操作. (3)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滤纸边缘要 液面(填“高于”或“低于”),这主要是由于 . (4)该操作用于水的净化,则可进行除去 杂质,如要进一步使水净化,则可继续进行 ;(填“吸附”或“蒸馏”). (5)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用 和 来代替滤纸和玻璃棒来完成此操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