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描写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玉为床金做马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日照香炉生紫烟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2. 难度:中等 | |
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雪花 B.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 C.牛奶放置时间过长会结块 D.用电热壶烧水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 B.百炼方能成钢 C.纸里包不住火 D.玉不琢不成器 |
4. 难度:中等 | |
![]()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生成固态P2O5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
5. 难度:中等 | |
空气质量日报是环境监测部门对一个地区空气质量情况所做的监测报告.目前计入空气主要污染物的是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下列情况能直接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把煤作为主要燃料 B.随意丢弃塑料垃圾 C.随意丢弃废电池 D.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 ) A.液氧 B.新鲜的空气 C.干净的豆浆 D.碘盐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反应后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加热氯酸钾到完全分解 B.加热高锰酸钾到完全分解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到完全分解 D.加热氯酸钾没完全分解 |
8. 难度:中等 | |
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则瓶中所盛气体依次是( ) A.氧气、氯气、空气 B.氮气、氧气、空气 C.空气、氧气、氮气 D.氮气、空气、氧气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红磷立即燃烧 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无色的气体 |
10.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时大致可分为以下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③①④⑤⑥ B.③②①④⑤⑥ C.②③①④⑥⑤ D.③②①④⑥⑤ |
11. 难度:中等 | |
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5/9,且极难溶于水,在空气中不易变质.那么收集该气体所用的方法是: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 )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③ D.①②③均可 |
12. 难度:中等 | |
从空气质量报告中可以看出.造成某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 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 D.机动车排放尾气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氯酸钾制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经加热反应才能开始 B.少量高锰酸钾加入氯酸钾中,受热时反应速度比原先快,因此高锰酸钾也是催化剂 C.反应后的剩余物中的二氧化锰仍可以做其它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发生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二氧化锰是反应的条件 |
14. 难度:中等 | |
氢气是一种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新能源,大量制取氢气最理想的途径是( ) A.利用太阳能分解水 B.由热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 C.用煤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 D.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
15. 难度:中等 | |
在常温条件下,蔗糖是一种 色的固体,它 (填“易”或“难”)溶于水.蔗糖受热变黑,发生了 ,因为该过程中有 生成. |
16. 难度:中等 | |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水槽中的水变红.这是因为: .收集满氧气后,应用 盖住集气瓶口,并 (选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 |
17. 难度:中等 | |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里,集气瓶底炸裂,这是因为: . |
18.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如果用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 放出时就可以收集.当停止反应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造成的后果是 .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如何证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如何证明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
19.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两个实验. 实验1:在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余下的容积5等分,做好标记,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足量的红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如右图1).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 实验2:将试管的容积5等分,做好标记.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足量)白磷,用橡皮塞塞紧管口,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等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有室温下水的水槽中(如右图2所示)并在水中将橡皮塞取下. ![]()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P2O5 |
20. 难度:中等 | |||||||||||
实验小组用如下的装置进行实验.![]()
|
21. 难度:中等 | |
如右图所示,小明将两根含硫火柴点燃后迅速伸入烧杯B中,片刻后取出火柴,振荡烧杯A,观察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小明认为是火柴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小红认为这个实验还不足以说明褪色原因,应补做一个实验. (1)你认为小明应该补做的实验是什么? (2)补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 |
22. 难度:中等 | |||||||
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H2O)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双氧水(H2O2),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在化学实验开放日,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
|
23. 难度:中等 | |
人类发明并使用氟里昂(主要用作致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里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下:![]() (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 ; (2)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 ; (3)经过上述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是否发生变化? (答:“是”或“否”). (4)诺贝尔奖获得者莫里纳博士指出:“少量的氟里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论证他的观点. (5)在科学家的建议下,许多国家签署了停止使用和消费氟里昂的协议,使得大气中氟里昂的含量得到了控制.请你根据本题提供的信息就怎样有效保护我们的环境谈一点建议或认识: . |
24.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实验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满的一瓶无色、无味、无毒的一种气体 (1)请你推测该气体的物理性质 (2)请你猜测它是一瓶什么气体?并进行验证(要求写出步骤、现象、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