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 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 C.不同的单质可以由同一种元素组成 D.不同的单质可以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同 |
2. 难度:中等 | |
鉴别CO2、O2、空气三瓶气体时,最简便且可行的方法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分别加入石灰水并振荡 C.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D.分别加入水并振荡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物质和用途相符合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石墨可用于冰箱除臭 C.石灰石可用来粉刷墙壁 D.二氧化碳可用来抢救病人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单质是( ) A.CO B.O2 C.C D.CO2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有毒,空气中含量过高,会使人中毒死亡 C.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它们都具有相同的性质 D.用石灰水浸泡鸡蛋可以延长鸡蛋的保鲜期 |
6. 难度:中等 | |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之一为二氧化碳,则该物质( ) A.一定是碳的某种单质 B.一定是含氧元素的物质 C.一定是含碳元素的物质 D.一定是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7. 难度:中等 | |
有利于防止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是( ) ①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②大量植树造林;③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环保能源;④用大量石灰水吸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8. 难度:中等 | |
将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再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最后剩余的气体是( ) A.氨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和氮气 |
9. 难度:中等 | |
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又很快变黑了,你推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 B.温度太低 C.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又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 D.试管口倾斜了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不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D.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0与C02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 B.C0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C.C0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 D.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12. 难度:中等 | |
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甲烷 D.臭氧 |
14. 难度:中等 | |
2005年1月格鲁吉亚前总理在寓所中毒身亡,各种迹象表明他死于煤气中毒,生活中的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引起的,其原因是( )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C.一氧化碳将血液中的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很强,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能力 |
15. 难度:中等 | |
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单质碳具有( ) A.可燃性 B.还原性 C.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D.吸附性 |
16. 难度:中等 | |
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按指定要求写出下列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实验室制法: ; (2)两种单质间的化合反应: ; (3)两种气体间的化合反应: ; (4)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间发生反应: ; (5)两种氧化物间发生反应: ; (6)一种酸常温分【解析】 . |
17. 难度:中等 | |
从碳的几种单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写下列空白: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焦炭. (1)常用作防毒面具滤毒罐中滤毒剂的是 ; (2)可用作玻璃刀头上的切割工具的是 ; (3)用作久未开启的锁头中的润滑剂的是 ; (4)常用作冶金工业中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的是 . |
18. 难度:中等 | |
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的混合物依次通过:①炽热的炭层,②炽热的氧化铜,经充分反应后,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19. 难度:中等 | |
温室效应已经引起众多科学家的关注. (1)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回答): . (2)从宏观上看,为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扩大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3)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有利的一面表现在 . |
20. 难度:中等 | |
碳在氧气中或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化合物是 ,经过加压降温冷却后可以制得固态的这种化合物,通常被称为 ,这种化合物即可以做 . |
21. 难度:中等 | |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所形成的不同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原因是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 ;CO和CO2这两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
22. 难度:中等 |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有许多用途,但它们也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危害.请说说它们的功与过. |
23. 难度:中等 | |||||||||||||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粉末、颗粒状大理石、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这几种药品,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请你参与下列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上述几种酸和碳酸盐的反应是否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 [问题说明](1)浓盐酸是否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CO2?请说明理由. [方案设计]现有如下三个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请你完成实验报告中的有关内容的填写.
[拓展与迁移] (4)由上述探究可知,在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写出两点即可) ![]() |
24.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同学们经常喝的一种汽水的配料表.小虎同学欲探究汽水中是否溶有CO2,他做了如下实验:取少量汽水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 (1)小虎同学认为汽水中溶有CO2,小虎同学依据的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怡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后对小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足以证明汽水中溶有CO2.其理由是______; (3)小怡同学的质疑有道理.他思考后,利用同样的原理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汽水中是否溶有CO2.他设计的实验过程是______; (4)我还能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如下方案证明汽水中是否溶有CO2______,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
25.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两套装置.![]() (1)选择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 (2)选择装置B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K2MnO4+MnO2+O2↑ |
26. 难度:中等 | |
将CuO和足量炭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如图连接仪器.(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省略,下同) 实验开始时缓慢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有红色固体产生,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通N2的目的是______. (2)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为什么? (3)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 |
27. 难度:中等 | |
取0.18g炭在一定量氧气中燃烧,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0.5g碳酸钙.计算: (1)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 (2)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