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 ![]() B.除了氮气和氧气外,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C.空气中水蒸气的体积分数为0.03% D.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4%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B.自来水 C.食盐水 D.氮气 |
4. 难度:中等 |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作燃料切割金属等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常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制成五彩的霓虹灯 |
5. 难度:中等 | |
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成分的微小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你关注每天的空气质量报告吗?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氧化合物(NOx) D.可吸入颗粒物(TSP)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机动车尾气 B.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 C.沙尘 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
7.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气体,小娜想探究其组成,并进行了下列实验: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该集气瓶内,看到木条的火焰明显变小,一会儿就熄灭了.由此,她作出了如下四种猜想,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气体是混合物 B.该气体可能是呼出的气体 C.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或氮气 D.该气体可能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
8. 难度:中等 | |
氧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大 B.能支持燃烧 C.不易溶于水 D.无色无味 |
9. 难度:中等 | |
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 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
10. 难度:中等 | |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能说明硫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 A.硫是淡黄色固体 B.硫受热会融化 C.液态硫受热会汽化 D.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
13. 难度:中等 | |
田径比赛发令枪打响以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 ) A.二氧化硫 B.五氧化二磷 C.二氧化碳 D.四氧化三铁 |
14. 难度:中等 | |
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则瓶中所盛气体依次是( ) A.氧气、氯气、空气 B.氮气、氧气、空气 C.空气、氧气、氮气 D.氮气、空气、氧气 |
15. 难度:中等 | |
要除去密闭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若用燃烧除氧气的方法,应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 A.铁丝 B.硫磺 C.红磷 D.蜡烛 |
16. 难度:中等 | |
酒精燃烧与食物腐烂的相同点是( ) A.都发光 B.都剧烈地产生热量 C.都是氧化反应 D.都是分解反应 |
17. 难度:中等 | |
木炭、红磷、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共同现象是( ) A.都产生了白烟 B.都放出了热量 C.都有火焰出现 D.都有气体生成 |
18. 难度:中等 | |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氧化汞制氧气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
19. 难度:中等 | |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不能产生氧气 B.放出氧气的速率慢 C.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 D.没有氯化钾生成 |
20.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质量变少;②质量不变;③化学性质改变;④化学性质不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21. 难度:中等 | |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加热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C.红磷燃烧 D.加热氧化汞 |
22. 难度:中等 | |
将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完全反应后试管中剩余的物质共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
2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装置中,其中收集氧气时可选用(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①和⑤ |
2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如果收集的气体不纯一定是收集前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 B.硫粉、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都要预先留有少量水,二者目的相同 C.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用木炭用红磷,是由于木炭燃烧后生成物是气体 D.制取氧气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如果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反应就不会有氧气生成 |
25. 难度:中等 | |
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5/9,且极难溶于水,在空气中不易变质.那么收集该气体所用的方法是: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 )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③ D.①②③均可 |
26. 难度:中等 | |
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什么气体呢?请将该物质名称写在题后的空格内. (1)装在密闭矿泉水瓶子中的小甲虫可以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2)夏天的早晨,青草上有滚动的露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3)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空气中含有 . (4)空气是制氮肥的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 . |
27.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红磷燃烧时的现象为 ,这一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红磷熄灭后没有完全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实验结果会偏低,其原因是 . (4)有人说:燃烧匙中红磷越多,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就越多,你认为是否正确? ,其原因是 . (5)通过本实验说明氮气的两点性质是 、 . (6)已知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同学提出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认为是否可以? ,理由是 . ![]() |
28. 难度:中等 | |||||||||||||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氧气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二氧化碳占 .下表为某科技小组的同学对三类公交车内空气环境的初步检测结果:
(2)由此对改善公交车内空气质量提出一条改进建议是 . |
29. 难度:中等 | |
![]() (1)小白鼠能成活一段时间的原因是______; (2)瓶壁变模糊的原因是______; (3)烧杯中导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是______; (4)最后瓶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
30. 难度:中等 | |
空气是一个大家族:大哥一向默默元闻;三弟则懒惰得要命;只有二哥比较活泼些,是人类和动物时刻也不能分离的好朋友;四弟酷爱与绿色植物在一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这四位家庭成员的名称: 大哥 ; 二哥 ; 三弟 ; 四弟 . (2)性格不活泼的大哥和三弟,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用途,请分别举两例说明. ①大哥的用途: 、 ; ②三弟的用途: 、 . |
31. 难度:中等 | |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铁丝一端系上火柴的作用是 ,集气瓶里水的作用是 ,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 |
32.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既不是氧化反应,又不是化合反应的是 . ①铁+氧气 ![]() ②甲烷+氧气 ![]() ③水 ![]() ④氢气+氧气 ![]() ⑤硫+氧气 ![]() ⑥铁+氯气 ![]() ⑦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⑧镁+氧气 ![]() |
33. 难度:中等 | |
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氧气,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空气中氧气的存在也是如此. (1)氧气的存在既给人们带来方便,又给人们带来麻烦.请列举在生活、生产中需要氧气和需要除去氧气的实例各一个. 需要氧气: ; 需要除去氧气: . (2)缓慢氧化是不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有时人们可以利用缓慢氧化,但有时缓慢氧化也会给人们带来麻烦和损失.请从日常生活中各举一个实例. 有利的实例: ; 不利的实例: . |
34. 难度:中等 | ||||||||||||||||||||
化学反应的程度与反应物的浓度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某实验小组各取等质量的木炭和等质量的硫分别在容积相同的集气瓶中燃烧.记录如下
|
35. 难度:中等 | |
如图,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燃烧更旺.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性质是:(1)______,(2)______.![]() |
36. 难度:中等 | |
在我们身边经常有化学反应发生,对于同一反应来说有时反应快,有时反应慢,这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某些因素的影响. (1)食物在夏季比在冬季容易腐烂,说明 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2)请你再列举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另一个因素: ,并指出该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影响: . |
37. 难度:中等 | |
分解反应的条件不一定就是加热,例如(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下同) , 是分解反应,但反应条件不是加热;制取氧气不一定需要催化剂,例如 可以制取氧气,但不需要催化剂. |
38. 难度:中等 | |
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最好用 (填“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需要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这是利用氧气 、 的性质. |
39. 难度:中等 | |
在学习完制取氧气的实验后,老师对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实验考查,要求每人制取一瓶氧气.每个实验桌上都摆放了相同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但所给的仪器有所差别.如果你被安排到摆放有图中用品的实验桌:![]() (1)写出你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2)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是 (填序号). (3)收集氧气的方法是 ,说明氧气具有 的性质. (4)实验过程中判断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5)收集满的氧气要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
40.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这是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关于该气体的物理性质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 |
41.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 (1)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H2O+O2↑ |
4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依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 (2)制取氧气有多种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 等. (3)采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有许多优点,如 (填序号). ①产物无污染;②不需加热;③需加热;④生成物只有氧气. (4)为确定某集气瓶最多可收集氧气的体积,请设计一个简便的测量方法: (仪器、用品等任选). (5)甲同学以高锰酸钾为原料,他选择发生装置 (填字母)和E组合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了,可能的原因是 . (6)乙同学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他选择装置B和C,除过氧化氢溶液外,通常还需要的一种药品是 ,其作用是 .当他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时,发现带火星的木条始终没有复燃,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可能是 、 .(写出两点) (7)若要收集纯净的氧气,最好用排水法,但是发现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 、 .(写出两种原因) (8)氨气是一种元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请回答. 实验室制取氨气应该选用装置 (填字母,下同),收集氨气最好选用装置 . |
43. 难度:中等 | |
图甲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根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有的步骤如下: ①撤去酒精灯;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点燃酒精灯加热;④收集气体;⑤撤出水槽中的导管;⑥往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并将一小团棉花放在试管口;⑦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操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 (2)可用如图甲所示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还可以用 法收集氧气,因为 .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请回答. ①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 . 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③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棉花的作用是 .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 . (4)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是因为氧气 . (5)实验室还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①写出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充当 . ②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如图乙所示,图中收集氧气的方法叫作 ,可以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是因为 ,用该种方法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③如果锥形瓶中的反应很剧烈,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 A.减慢液体滴加的速度 B.换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C.加热锥形瓶 D.把过氧化氢溶液稀释. |
44. 难度:中等 | |
指出下列各图中有关氧气的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中的一处明显错误.![]() (1) ; (2) ; (3) ; (4) . |
45. 难度:中等 | |
晓明和晓阳发现所有的袋装薯片都是袋子鼓鼓的,薯片少少的.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薯片在运输过程中挤压变碎,另一方面是为了使薯片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袋子里充的是什么气体呢?晓阳猜想是氮气,晓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写出晓阳猜想是氮气的理由. (2)如何用简单方法收集袋内气体样品?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性质有什么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