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竹炭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则竹炭不具有的性质是( ) A.黑色固体 B.吸附性 C.易溶于水 D.能燃烧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 ) A.灭火 B.制干冰 C.做化工原料 D.温室中做气体肥料 |
3. 难度:中等 | |
简易净水器中有一层是用木炭来填充的,利用了木炭的( ) A.可燃性 B.还原性 C.氧化性 D.吸附性 |
4. 难度:中等 | |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与单质碳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CO B.CO2 C.O2 D.CuO |
5. 难度:中等 | |
2011年10月,“碳捕集与封存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了把CO2压缩、液化后封存在泥岩中的方法.关于封存CO2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CO2分子间有间隔 B.CO2气体较易液化 C.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D.大气中CO2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可以将CuO中的Cu置换出来 B.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C.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
8. 难度:中等 | |
小松用足量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松( )![]() A.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
9. 难度:中等 | |
2013年3月,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年轻的材料---“碳海绵”.“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B.具有吸附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
10. 难度:中等 | |
株洲晚报2月28日报道:“因厨房窗户紧闭,4名年轻人深夜煤气中毒,幸好被及时抢救,均脱离危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 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防止冷空气进入,应关闭门窗 D.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
11. 难度:中等 | |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 A. ![]() 喷石灰水 B. ![]() 直接喷水 C. ![]() 直接放入CO2中 D. ![]() 喷水后放入CO2中 |
12. 难度:中等 | |
如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 |
13. 难度:中等 | |
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又很快变黑了,你推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 B.温度太低 C.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又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 D.试管口倾斜了 |
14. 难度:中等 | |
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 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
15. 难度:中等 | |
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 |
16. 难度:中等 | |
现有:A.木炭;B.活性炭;C.石墨;D.金刚石;E.二氧化碳;F.一氧化碳六种物质.选择序号填空: (1)用于脱色、作净水剂的是 ; (2)用于裁玻璃的 ; (3)用于制造干电池的是 ; (4)用于制造干冰的是 ; (5)用于作燃料的是 ; (6)常用于冶炼金属的气体是 . |
1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三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填:有、无) 差异.你在初中化学中先后接触到以下几组物质:O2和O3;红磷和白磷;金刚石、石墨和C60.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18. 难度:中等 | |
在大自然中,CO2与O2能相互转换,以保持空气成分相对稳定.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______效应.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X ![]() |
19. 难度:中等 | |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和N2中的一种或几种,当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紫色石蕊试液时,紫色石蕊试液没变色;通过灼热的CuO时,有红色的铜生成,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含有______,一定不含______,可能含有______. |
20. 难度:中等 | |
车城十堰的空气污染源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为NO2、NO、CO等.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汽车排气系统中往往加装一套“三元催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CO使人中毒的原因是 . (2)尾气中的NO、CO在“三元催化装置”发生反应,两种生成物均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1. 难度:中等 | |
A、D是两种常见的固体,其中D为紫红色;B、E是两种常见的气体,其中E有剧毒.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推断: (1)A的化学式为 ,E的化学式为 ,甲的化学式为 . (2)写出A+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写出检验B的化学方程式: . ![]() |
22. 难度:中等 | |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K2MnO4+MnO2+O2↑ |
23. 难度:中等 | |
![]()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______.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______. (2)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 置的作用是______.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______(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 B. 40:3 C. 48:3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______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______(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 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
24. 难度:中等 | |
某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0g,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生成10g白色沉淀.求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