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公共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2. 难度:中等 | |
2012年4月,内蒙古草原引发大火,消防官兵设置隔离带灭火,依据的原理是( ) A.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B.移走可燃物 C.隔绝氧气 D.便于消防官兵通行 |
3. 难度:中等 | |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
4. 难度:中等 | |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油着火,用水浇灭 B.电器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浇灭 C.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
6. 难度:中等 | |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了变化的是( ) A.物质状态 B.物质的总质量 C.原子数目 D.分子种类 |
7. 难度:中等 | |
氯碱工业的反应原理是电解饱和食盐水,下列物质不可能是氯碱工业产品的是( ) A.H2 B.Cl2 C.Na2CO3 D.NaOH |
8. 难度:中等 | ||||||||||||||||
加热条件下.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过程中两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A.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一定为P ![]() B.该反应R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 C.两次测定之间生成W的质量为10.8g D.第二次测得P的质量为16g |
9. 难度:中等 | |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
10. 难度:中等 | |
软玉也称中国玉,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生成和田玉矿床的反应方程式为5CaMg(CO3)2+8SiO2+X![]() A.CaO B.Ca(OH)2 C.H2O D.O2 |
11. 难度:中等 | |
关于2CO+O2![]() 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D.2g一氧化碳和1g氧气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
12. 难度:中等 | |
氢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能源装置,在这种电池中,氢和氧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并释放能量,该电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基本类型是 . |
13.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 ![]() ![]() 根据模拟图回答: ![]() 上述变化中的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用字母表示)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通过对上图的观察,请你从微观角度描述由B到C的形成过程: . |
14. 难度:中等 | ||||||||||||||||
已知,某有机物A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将A和氧气置于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如下表所示:
(2)有机物A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
15. 难度:中等 | |
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可以总结归纳出灭火的规律并加以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______; (2)图B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______; (3)用扇子扇煤炉火,越扇越旺的原因是:______. ![]() |
16. 难度:中等 | |
在科学家眼里,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可以制金刚石 [CO2+4Na ![]() |
17. 难度:中等 | |
食品保鲜可以防止食品变质、保持食品的营养和味道.食品保鲜的措施有低温、添加防腐剂、充填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保鲜剂等. (1)饮料、包装食品常加入防腐剂.丙酸钠是其中之一,化学式为C3H5O2Na,丙酸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某脱氧保鲜剂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利用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的原理,吸收包装袋中的氧气和水分,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已知该脱氧保鲜剂中活性铁粉的质量为5.6g. 计算该脱氧保鲜剂最多能够吸收氧气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