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A.雨后的彩虹 B.夜晚的霓虹灯 C.节日的礼花 D.彩色的图画 |
2. 难度:中等 | |
有研究表明,每100g猪肝含铁25mg,这里所说的铁指的是( )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点燃酒精灯 C. ![]() 取用固体粉末 D. ![]() 过滤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CH4、CO、H2燃烧时火焰都呈黄色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硫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蓝紫色火焰 |
5. 难度:中等 | |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Mg、p、Ag B.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共存物 C.盐:纯碱、小苏打、硫酸铝 D.合成材料:塑料、羊毛、合金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②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④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B.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其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D.该物质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2:4:1 |
8. 难度:中等 | |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只有燃烧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 D.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
9. 难度:中等 | |
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 D.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
10. 难度:中等 |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
11. 难度:中等 | |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氧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
12. 难度:中等 | |
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 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如果想知道得到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我们可以用 检验. |
13. 难度:中等 | |
常温下,由分子构成、密度最小的气态物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该物质的一个化学性质 ,写出该物质的一条用途 . |
14. 难度:中等 | |
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写出一个即可): ; (2)有CO2生成的分解反应: ; (3)有CO2生成但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 |
15. 难度:中等 | |
分析下列做法对实验产生的影响.(假定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 (1)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用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 (2)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所制得的氧气质量 . (3)配制60g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1g以下使用游码),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量筒读数,所配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
16. 难度:中等 | |
在Cu(NO3)2、A1(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原混合溶液的质量 (填“大”或“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一个即可). |
17. 难度:中等 | |
![]() ①小明认为镁条燃烧后“石棉网上灰烬的质量”应较反应前“镁条的质量”增加,而康康则认为质量应减少.试陈述两位同学的理由. ②若使上述镁条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应如何改进? |
18. 难度:中等 | |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洛阳牡丹天下闻名.牡丹花开时满城飘香,试从分子角度解释这是为什么?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相差很大的原因是什么? (3)日常生活中,房屋着火时用水来灭火,这利用的灭火原理主要是什么? |
19. 难度:中等 | |
氨气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 (1)请你从图甲中选择实验室用此方法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 (2)若用C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要从______(填“a”或“b”)进入集气瓶. (3)闻氨气时,在操作上应注意什么问题? (4)图乙是利用氨气做的一个趣味实验(夹持设备已略去),烧瓶中装有干燥的氨气,胶头滴管中装有水,先关闭阀门,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内,然后打开阀门,请你描述烧瓶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 |
20. 难度:中等 | |
A、B、C三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B是单质,A、C都是氧化物,C是一种黑色固体物质,且反应②发生时可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C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为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
21. 难度:中等 | |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1)如图 ![]() A.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 B.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氧原子与氧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2)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实验室里,几位同学在制取二氧化碳. ①小刚同学用浓度为15%的稀盐酸与块状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小明同学用浓度为8%的稀盐酸与块状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发现小刚同学收集到相同体积二氧化碳的速度比小同学快,由此你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②小平同学用加热碳酸氢钠的方法也能制得CO2,已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小明将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发现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他再次取敞口放置的上述两种溶液进行混合,结果出现了白色沉淀,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可能的原因.(提示:BaCO3是白色、难溶于水) (5)一氧化碳和氢气虽然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还原性、可燃性等,但一氧化碳却不是新能源的发展方向,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看,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6)称取5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将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有足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气体全部被吸收),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1.76g.试计算石灰石中含有杂质的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