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通常人们所说的“酸雨”的主要成分是( ) A.硫酸和盐酸 B.盐酸和硝酸 C.硫酸和硝酸 D.硫酸、硝酸和盐酸 |
2. 难度:中等 | |
在①石灰石②钟乳石③水垢④贝壳⑤蛋壳,这5种物质上分别滴加稀盐酸时,会产生相同气体的(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④⑤ C.只有 ①②④⑤ D.是①②③④⑤ |
3. 难度:中等 | |
目前,长寿卫星上需要的电能主要来自( ) A.太阳能电池 B.一次性化学电池 C.核电池 D.可充电电池 |
4. 难度:中等 | |
绿色化学是人们逐渐熟悉的社会概念.绿色食品的基本标准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 ) ①香甜可口 ②无污染 ③表明呈绿色 ④无化学添加剂 ⑤有营养价值.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5. 难度:中等 | |
如果你晚上回到家中,开门后发现空气中由于液化气泄漏而充满了异臭味,这时你应该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 ) A.立即开灯,关闭液化气阀门,检查漏气原因 B.立即开启排风扇或排油烟机,尽快排出所泄漏的气体 C.立即用家中电话报警,寻求110帮助 D.立即关闭液化气阀门,打开门窗,让空气流畅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一定都有固、液、气三态 B.酸一定会使石蕊试液变红,碱一定会使石蕊试液变蓝 C.在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D.酸式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正盐和水 |
7. 难度:中等 | |
制备某种荧光粉所用的高纯氯化钙中含有镁离子,除去的方法是把氯化钙水溶液加热到90℃~95℃,在不断搅拌下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镁离子生成沉淀后,过滤除去.此沉淀剂最好选用( ) A.Ca(OH)2乳浆 B.Na2CO3溶液 C.NaOH溶液 D.KOH溶液 |
8. 难度:中等 | ||||||||||||||||
液化石油气所含的气体是碳氢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在加压的条件下即变为液态而便于储存在钢瓶中,当打开钢瓶阀门时,又很容易变成气态.在下列物质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A B.B C.C D.D |
9. 难度:中等 | |
某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1RO2n+2,其中n值可能为( ) A.0 B.1 C.2 D.3 |
10. 难度:中等 | |
常温下,取下列固体各10g,分别与90g水充分混合,所称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A.Na2O B.CaO C.SO3 D.CuSO45H2O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2SO4、BaCl2、KNO3、NaCl B.Na2SO4、K2CO3、BaCl2、HCl C.NaOH、Na2SO4、FeCl3、BaCl2 D.CuCl2、AgNO3、NaNO3、HCl |
12. 难度:中等 | |
有一种“消字灵”,是由甲、乙两瓶溶液组成的.甲瓶中溶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高锰酸钾,乙瓶中溶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亚硫酸.高锰酸钾溶液有氧化性,而亚硫酸溶液有还原性.使用时,先用甲瓶中的高锰酸钾溶液将字迹中的色素氧化而除去,高锰酸钾生成二氧化锰而显棕色,再用乙瓶中的亚硫酸溶液将二氧化锰还原成无色的物质,便完成了消字的过程.下列墨水书写的字迹用这种消字灵肯定不能消去的是( ) A.纯蓝墨水 B.蓝黑墨水 C.碳素墨水 D.墨汁 |
13. 难度:中等 | |
经实验测定某溶液由Mg2+、Fe3+、NO3-、SO42-四种离子组成,其中Fe3+、NO3-、SO42-离子的个数比为2:10:1,则溶液中Mg2+、Fe3+、SO42-离子的个数比为( ) A.3:2:1 B.1:2:1 C.1:2:2 D.1:2:7 |
14. 难度:中等 | |
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丁,在该条件下若取甲、乙、丙各15克充分反应,只能得到30克丁.若增加10克丙,则甲和丙恰好完全反应.由此可推断甲和乙反应时的质量比应为( ) A.1:1 B.2:1 C.2:3 D.3:2 |
15. 难度:中等 | |
用足量CO还原14克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可以得到铁和CO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可以生成25克沉淀.则该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不可能是( ) A.FeO、Fe3O4 B.FeO、Fe2O3 C.Fe2O3、Fe3O4 D.FeO、Fe2O3、Fe3O4 |
16.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碘盐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1)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与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写出碘酸钾的化学式______. (2)根据包装袋上所要求的食用和储藏方法,可以推测碘酸钾可能与______的化学性质有关. (3)藕片或土豆片变蓝的原因是______. |
17.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里,某同学不慎碰翻了正在点燃的酒精灯,倾倒的酒精顿时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在同学们慌乱之际,只见老师迅速掏出一块棉手帕,用水浸湿后,扑盖在桌面上,立即熄灭了火焰.接着老师又把酒精灯内剩余的酒精倒在湿手帕上,然后用镊子夹住两角展开,让一位同学再划上火柴将其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老师笑着说:“这是一块烧不坏的手帕”.请你解释: (1)湿手帕可以扑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2)这块手帕“烧不坏”的原因是什么? |
18. 难度:中等 | |
苯(C6H6)和四氯化碳(CCl4)都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它们都不溶于水,都是无色的液体.已知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苯和四氯化碳试剂.试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加以鉴别.(不能用嗅闻的方法,可自己选择所需用品) |
19. 难度:中等 | |
图中是一种分离气体混合物的装置.A瓶的橡皮塞中间的仪器叫分液漏斗,与普通漏斗的不同之处是它上面有一个旋塞K2,可以控制液体的加入量.A瓶上的两根玻璃导管上也分别有旋塞K1和K3,用以控制气体的流动.现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由左端不断通入该装置,经过适当的步骤处理后,可以得到纯净的CO2和CO气体. (1)指出所用的试剂: A瓶中:______;B瓶中:______;分液漏斗中:______. (2)实验步骤:①关闭旋塞______,打开旋塞______,可以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该气体宜用______法收集; ②关闭旋塞______,打开旋塞______,排放一段时间后,再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实验的原理______. ![]() |
20.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是依据一次用足量的Zn和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请仔细观察图中曲线,并回答下列问题. (1)O--A曲线上升较慢,A--B段曲线上升较快,说明了什么问题?请解释其原因. (2)B--C段曲线又趋平缓,原因是什么? (3)C--D段曲线变为平直,说明了什么? ![]() |
21. 难度:中等 | |
图中是制取一种纯净的气体的装置.试回答: (1)怎样检验图中装置的气密性(C瓶除外)? (2)用这种方法可以在C瓶中收集到什么气体? (3)用这种方法制取气体的原理是什么? (4)B瓶的作用是什么? ![]() |
22. 难度:中等 | |
人类对原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期,而且这种认识还在不断地深化.189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割的实心小球. 19世纪末,在对低压气体放电管研究的基础上,汤姆生提出了一种新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小球,这个小球中嵌着许多电子,电子带的负电荷和了小球中的正电荷,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20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流(α粒子即氦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轰击极薄的金属箔, ![]() ![]() ![]() 请你认真阅读上文,根据划线部分给出的这些实验现象,我们对原子的内部结构可以得出哪些推测? |
23. 难度:中等 | |
已知X、Y是两种常见的单质,A、B、C是3种常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转化关系. (1)在A、B、C三种物质中,肯定含有Y元素的是______. (2)若B是一种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当X为金属单质时,A可能是______. ![]() |
24. 难度:中等 | |
有一容器,底部面积为100厘米2,内装500克盐酸溶液.现往容器中投入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此时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强比反应前增加了58.8帕.若g取9.8米/秒2,试计算: (1)投入的碳酸氢钠的质量是多少克? (2)原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25. 难度:中等 | |
元素X与B、N、O分别形成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这三种化合物中,B、N、O的质量分数依次为w(B)=16.2%,w(N)=19.7%,w(O)=29.7%,已知这三种化合物的式量均小于100.试通过计算确定X为何种元素,并写出各化合物的化学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