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2008•黄冈)下列叙述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2. 难度:中等 | |||||
(2008•大连)日常生活中,降低天然水硬度的简单方法是( ) |
3. 难度:中等 | |||||
(2008•茂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4. 难度:中等 | |||||
(2012•西城区二模)将下列四种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5. 难度:中等 | |||||
(2009•鼓楼区二模)下列物质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
6. 难度:中等 | |||||
(2009•鼓楼区二模)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
7. 难度:中等 | |||||
(2008•河南)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8. 难度:中等 | |||||||||||||||||||||||||||||||||||
(2009•鼓楼区二模)地铁作为一种快速的轨道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制造地铁车厢的主要材料,下表列出4种金属的某些性质,你认为最合适的是下面( )金属
|
9. 难度:中等 | |||||
(2008•深圳)下列物质属于无机物的是( ) |
10. 难度:中等 | |||||
(2007•重庆)(课改实验区考生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11. 难度:中等 | |||||
(2008•安徽)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复方蒿甲醚(C16H26O5)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品.下列关于复方蒿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 |
12. 难度:中等 | |||||||||||||||||||||||||
(2008•安徽)学习化学时可用如图表示某些从属关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
13. 难度:中等 | |||||
(2009•鼓楼区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4. 难度:中等 | |||||
(2009•鼓楼区二模)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需要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来降低某些环境中酸或碱的含量.学校课外活动小组利用pH=14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10mL pH=1的稀盐酸中,将测得溶液pH的变化绘制成下图所示曲线.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说法中,合理的是( )![]() |
15. 难度:中等 | |||||
(2009•鼓楼区二模)有一含有熟石灰的生石灰样品6g,与100g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 ) |
16. 难度:中等 | |||||
(2010•扬州一模)以下是同学们设计的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
17. 难度:中等 | |||||||||||||||||||||||||
(2011•南京一模)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一组是( )
|
18. 难度:中等 | |||||
(2009•鼓楼区二模)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O5+5CO→I2+5CO2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19. 难度:中等 | |||||
(2004•扬州)有四种无色液体:BaCl2、Na2SO4、Na2CO3、KNO3,只选用一种试剂,仅通过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即可鉴别,该试剂可能是( ) |
20. 难度:中等 | |||||
(2009•鼓楼区二模)某一溶液由盐酸、碳酸钠溶液、稀硫酸、氯化铜溶液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形成,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21. 难度:中等 | |
(2009•桂平市二模)数字在化学式不同部位可表示不同的意义:①表示微粒的数目,②表示元素的化合价,③表示离子的电荷数; 请你判断下列化学式中的“2”分别表示上述哪种含义?(填序号) Mg2+;2CO; ![]() |
22. 难度:中等 | |
(2009•鼓楼区二模)现提供以下几种物质: A.武德合金;B.干冰;C.石灰石;D.一氧化碳;E.甲烷;F.氢气 请根据它们的用途,用字母代号填写(每种物质限选一次): (1)是“西气东输”中的气体主要成分;(2)可用于人工降雨; (3)是一种有毒的气体燃料的主要成分;(4)是制作保险丝的材料; (5)能用作航天飞船的高能燃料;(6)可用于生产水泥. |
23. 难度:中等 | |
![]() 铷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层,铷离子的符号为. |
24. 难度:中等 | |
(2009•鼓楼区二模)2006年11月,安徽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堂寨发生火灾.在灭火过程中,消防官兵使用了一种新型灭火弹,这种灭火弹是一种无雷管、无炸药的安全消防器材,以超导材料引燃后,遇火瞬间弹体裂开,释放出超细干粉高效灭火剂--碳酸氢钠,其受热即分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水及碳酸钠. (1)写出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灭火弹的灭火原理是; (3)在灭火过程中,消防队员还使用了手持式风力灭火机,它能喷出类似十二级风的高速气流,将火吹灭.灭火机的灭火原理是. |
25. 难度:中等 | |
(2009•鼓楼区二模)构建知识网络,是学好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右边的知识网络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应填______;②应填______ (2)将以下合适的选项的编号填进右图相应的横上: A.还原性 B.延展性 C.米酿成酒 D.二氧化碳制成干冰 ![]() |
26. 难度:中等 | ||||||||||||||||||||||||||||||
(2009•鼓楼区二模)以下是姚池小朋友血液中某些元素检测结果的报告单(部分): 姓名:姚池 性别:女 年龄:5岁 标本种类:血 样本号:YS0130 报告日期:2007-5-10
(1)姚池缺乏的常量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姚池缺乏此元素会____________; 检测项目中属于有害元素的是______(填元素名称). (2)根据检测结果,医生建议她每天补充10mg的锌,姚池的爸爸要给她买了下面的补锌剂
(3)姚池的妈妈认为葡萄糖酸锌片是营养补剂,多吃几片没关系.请你评价这一观点,并说出理由.______. |
27. 难度:中等 | |||||||||||||
(2009•鼓楼区二模)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2)40℃时,向100g水中加入80g硝酸钾,若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如如图所示,40℃时,小烧杯内装有100g水,加入63.9硝酸钾,充分溶解.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______(填字母). ![]() A.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氧化钙 D.干冰 E.冰 F.硝酸铵. |
28. 难度:中等 | |
(2010•大庆)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KCl+3O2↑ |
29. 难度:中等 | |
(2009•鼓楼区二模)以下框图中的物质除乙外均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D、E、H、丙均为单质,甲为无色的液体燃料,C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是最清洁的燃料,G的水溶液呈蓝色.![]() (1)写出甲和F的化学式:甲______F______ (2)乙中肯定含有的原子团是______(写离子符号);C→B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3)写出F→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现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确证甲燃烧的三种产物,则需要连接的装置顺序为: 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仪器可以重复使用,填写装置编号,尾气吸收装置已省略,装置中药品均过量). ![]() |
30. 难度:中等 | |
(2009•泉港区质检)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Intnet网上资料得知: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全部回收.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活动: (1)[设计方案] ①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②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 (2)[小组讨论] ①选择加入的金属 甲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 乙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你认为______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______,该方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进行实验]过程如下: ①废弃定影液金 ![]() ②金属混合物 ![]() 请回答:操作a是______,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4)[产品验证]请你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还含有铁粉,方法是______. |
31. 难度:中等 | |
(2009•鼓楼区二模)杨阳和陈好同学发现实验室有两瓶标签模糊的白色粉末状药品,经询问老师,得知它们分别是K2CO3和Na2CO3,他们想通过所学知识把两种药品区别出来,请你一起参与完成这项任务. (1)杨阳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各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均变______色,即两种溶液均显______性,因此仅用酚酞试液不能区别它们. (2)陈好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各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现象均是______,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任写一个) (3)两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称量5g样品1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②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 ③再称量5g样品2,重复以上实验. ![]() [过程讨论] a.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b.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 [实验结论]两位同学通过简单计算,认为样品1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反思与拓展] a.两位同学的称量无误,但在两次实验中,干燥管内物质的增重均______(填“大于”或者“小于”)理论值,请你帮助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______. |
32. 难度:中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