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2009•佛山)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2. 难度:中等 | |||||
(2011•南京二模)规范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3. 难度:中等 | |||||
(2009•苏州)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4. 难度:中等 | |||||
(2009•眉山)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
5. 难度:中等 | |||||
(2010•鞍山)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已知Ti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6. 难度:中等 | |||||
(2013•永州模拟)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 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7. 难度:中等 | |||||
(2009•娄底)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括号内的试剂或方法,不合理的是( ) |
8. 难度:中等 | |||||
(2009•扬州)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9. 难度:中等 | |
9.(2009•黄冈)根据下列要求,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氢气 (2)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置换反应 (3)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4)用化学方法除去铜粉中的氧化铜 |
10. 难度:中等 | |
10.(2009•黄冈)从Fe、C、H、O、N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符号和数字填空: ①2个铁离子;②3个氨分子;③氢氧根离子;④水分子.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最轻的气体;②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③溶于水使温度显著降低的盐. |
11. 难度:中等 | |
11.(2009•恩施州)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们对它进行研究:![]() (1)第16号元素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或“失”)电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数关系密切; (3)在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有(任写一点); (4)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 |
12. 难度:中等 | |
12.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此次海地地震已造成11.3万人丧生,19.6万人受伤.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表示将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填操作名称)而实现.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pH和硬度两项. 测定液体pH的方法是. 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 (3)为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某医疗小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灾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300kg,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kg,配制的主要步骤是:. |
13. 难度:中等 | |
13.有A、B、C、D四种物质,如图所示,A、B、C在一定下可以发生转化,在C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A.D与A、B、C均能发生反应,D与C发生中和反应,D与A反应有CO2气体产生,D与AgNO3溶液反应,可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请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B CD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 B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生成C,D与A反应. ![]() |
14. 难度:中等 | |||||||||||||||||||
14.(2008•宜昌)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 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 ![]() 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______,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______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而C实验与______(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 探究2:研究常见物质性质--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刚好完全中和 (1)探索: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该溶液的pH<7,说明硫酸过量. (2)验证:
探究3:研究常见物质的制取--制取氢氧化钠溶液 小京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 小欢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只含有氢氧化钠.”他提出了如下实验:
小妮设计了另一个实验:
|
15. 难度:中等 | |||||||||||||
15.(2009•茂名)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氯化镁样品(仅含氯化钠杂质)进行如下检测:各取5.0g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得到25.Og溶液,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沉淀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上述实验中,______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过量. (2)求样品中氯化镁的含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下同). (3)计算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