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0℃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能确定
|
2. 难度:简单 | |
氮气液化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氮气分子的大小 B.氮气分子的组成 C.氮气分子间的距离 D.氮气的化学性质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事实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微粒可分的是( ) A.蒸发氯化钠溶液后,有固体析出 B.干冰升华形成二氧化碳气体 C.水通电可以收集到氧气和氢气 D.水蒸气冷凝为水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高锰酸钾固体 B.液态空气 C.蒸馏水 D. 双氧水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之间去了 C.分子被破坏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 D.分子间隔变小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由一个分子构成的是( ) A.糖水 B.食盐水(氯化钠溶液) C.海水 D.蒸馏水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二氧化碳分子 B.碳原子 C.氧原子 D.氧分子
|
8. 难度:中等 | |
关于液态氧和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B.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D.它们含有不同的分子数目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
10. 难度:中等 | |
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Si)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上述过程是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这两个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
|
11. 难度:简单 | |
分子总是在不断 ,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 。分子间有空隙,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间的空隙 ,随着压强的增大,分子间的空隙 。
|
12. 难度:简单 | |
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人们在公园里通常能闻到宜人的花香,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便于运输和使用,通常把石油气加压变成液化石油气贮存在钢瓶里,这一事实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总体积 100 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 。
|
13.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一个密封的容器,在其中装有棕色溴蒸气。当把活塞向内推时,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了 。
|
14. 难度:简单 | |
氧气(O2)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
15. 难度:中等 | |
(1)将一个吹入部分空气的气球放入吸滤瓶中,如图所示塞紧瓶塞,接上抽气机抽气。则其中的气球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2)如果打开瓶塞,通过支管向瓶内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又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
16. 难度:中等 | |
为了让学生完成“证明分子间有空隙”的家庭实验,老师已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只有刻度的小烧杯,则同学们回家后还需要准备 、 、 。 实验步骤是: ⑴ ⑵ 实验现象是 得出的结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