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山西省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中,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火柴梗被折断     C、玻璃破碎         D、木柴燃烧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是否收集满,最好的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C、将燃着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

D、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氮气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A、制氮肥                               B、直接做燃料

C、做灯泡填充气                         D、做瓜果保护气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用作保护气的一组是

A、氧气、氮气                           B、氧气、二氧化碳   

C、氮气、氩气                           D、氧气、氩气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在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

B、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我们知道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就会变质,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在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实验仪器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        B         C          D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日常生活中许多变化是缓慢氧化。下列现象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                         B、食物的腐烂

C、钢铁生锈                             D、液化石油气燃烧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B、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是永恒不变的

C、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D、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好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家庭养鱼用的鱼缸内,常放入一种送气装置,使用时会连续不断地冒气泡。通过观察,这套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它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三、填空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面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填序号)。

(2)仪器③和⑤的名称分别是                       

(3)仪器①用于                     

(4)既可以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四、简答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有共同点:集气瓶底部预先均装有少量水。

6ec8aac122bd4f6e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甲中                                                             

乙中                                                                  

 

五、填空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用托盘天平称量一未知质量的物体,现用“↓”表示向托盘上增加砝码,用“↑”表示从托盘上减少砝码。请用“↓”和“↑”在下表中表示你的称量过程,并在下图中用“|”表示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称量结果:物质的质量为36.8g)。

砝码(g)

50

20

20

10

5

取用情况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木柴在空气中燃烧:             

(2)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             

(3)酥脆饼干在空气中放置逐渐变软:              

(4)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            

(5)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在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1)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2)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                    

(3)加热后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六、探究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6ec8aac122bd4f6e

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回答实验中有关问题: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

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

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2)步骤②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            (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4)该实验中的红磷不能用碳代替,原因是                                          

 

七、填空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下面是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进行的探究,请你回忆并回答下列探究内容:

(1)用过氧化氢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应选用下列装置中的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          B         C          D        E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槽中的水呈紫红色,其原因是                            ;用C装置收集氧气最适宜的时刻是                               ,收集氧气完毕,应先                         

(3)组装好制氧气的装置后,首先要                        ,然后再装药品。

(4)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