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易挥发 B.能燃烧 C.有特殊气味 D.通常状况下为液体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液态氧 C.软水 D.稀有气体
|
3. 难度:中等 | |
一高校对某湖湖底淤泥的一项调查实验表明,底层沉积的淤泥中铅、镍、铬、锌等重金属含量,已经超过了城市的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这里提到的铅、镍、铬、锌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2H B.2H+ C.H2 D.2H2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氮元素,它们是按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①NH3 ②N2 ③NO ④X ⑤N2O5。根据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A.N2O3 B.NO2 C.NaNO2 D. N2O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 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 B. 为了证明一瓶药品是蔗糖还是食盐,可品尝一下其味道 C. 实验室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但可丢入垃圾堆中 D. 过滤时,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
|
8. 难度:中等 | |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的符号是 A.H2O B.H2、O2 C.H、O D.H2O、H2
|
9. 难度:中等 | |
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中不包括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可吸入颗粒物
|
10. 难度:中等 | |
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氧化反应的是 A.镁+氧气 → 氧化镁 B.碱式碳酸铜 → 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C.氢气+氯气 → 氯化氢 D.蜡烛+氧气 → 水+二氧化碳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60 B.O2 C. Cu D.H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纯净物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B.纯净物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C.一种单质只能由一种元素组成 D.所有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物呼吸 B.纸张燃烧 C.食物腐败 D.酿造米酒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
|
16. 难度:中等 | |
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一所大学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获得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O4是单质 B. 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 C.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 D. O4是一种新型氧化物
|
17. 难度:中等 | |
一定含有两种元素的物质是: A.混合物 B.氧化物 C.化合物 D.单质
|
18. 难度:中等 | |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 A.元素的化学性质 B.相对原子质量 C.原子序数 D.元素种类
|
19. 难度:中等 | |
某纯净物M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据此实验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M由四种元素组成 B. M不稳定 C.M是化合物 D. M中含有水
|
20. 难度:中等 | |
100g 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实验测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则混合气体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 A.11:7 B. 1:2 C.9:11 D.11:9
|
21. 难度:中等 | |
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有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燃烧匙
|
22. 难度:中等 | |
某元素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5,其中氧元素与R元素的质量比为40:31,则R2O5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10 B.78 C. 142 D.108
|
23.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混合物,点燃后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煤气和空气 B.氢气和二氧化碳 C.氧气和二氧化碳 D.氢气和氧气
|
24.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
|
25.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
26. 难度:中等 | |
(5分)用化学符号表示划虚线处内容: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为了确保大灾后无大疫,医务人员在灾区使用了大量的消毒液,其中有“含氯元素 ① 的消毒液”,如氯元素为+4价的二氧化氯 ② ,但是受热的二氧化氯很容易发生爆炸性分解,2个二氧化氯分子分解生成2个氧分子 ③ 和一个氯分子;还有一种消毒液叫次氯酸钠,其水溶液中含有钠离子 ④ ;另外他们还大量使用了0.5﹪过氧乙酸溶液作为消毒杀菌剂,一个过氧乙酸分子 ⑤ 中含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
|
27. 难度:中等 | |
(4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 氧气 、氖气、氢气、二氧化硫”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1)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物质是 ; (2)相同状态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_____ (3)可用于制造霓虹灯的是 ; (4)能引起大气污染造成酸雨的是 ;
|
28. 难度:中等 | |
(3分)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①水银 ②水蒸气 ③氯酸钾 ④液氮 ⑤过氧化氢溶液 ⑥一氧化碳 ⑦人体呼出的气体 ⑴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⑵属于单质的(用化学式填写,以下同) ; ⑶属于氧化物的 。
|
29. 难度:中等 | |
(4分)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则它由 ①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②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③ (精确到 0.1%),92g酒精与 ④ g水中含氧元素质量相等。
|
30. 难度:中等 | |
(6分)用文字表达式完成下列反应,并在括号中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指化合或分解)。 (1)铁在氧气中燃烧: 反应基本类型( ) (2)加热一种暗紫色固体制取氧气: 反应基本类型( )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
|
31. 难度:中等 | |
(5分)如图为某同学进行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据此回答: (1)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① ,电源B是 ② 。(填“正极”、“负极”或“不能确定”) (2)请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 。上述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_________②________组成的。 (3)在水的电解实验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 。
|
32. 难度:中等 | |
(4分)现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原子核内只含一个质子,B元素的一种原子是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中作为标准的原子, 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与氩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试回答:A元素的名称 ① ;B元素的符号 ② ;C元素的离子符号 ③ ;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④ 。
|
33. 难度:中等 | ||||||||||||||||||||
(8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常常需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表1列出的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请你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核电荷数为9的元素名称是 ① ,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 ② (填“得”或“失”)电子; (2)16号元素属于______①____(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与该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另一元素是 ② 。 推测该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为____③____,最高正化合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④____。 (3) 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4) 表中第三横行开头元素和靠近尾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根据以上的信息,写出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4. 难度:中等 | |
(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① (填写序号,下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② 。 (3)质量分数为3%的医用双氧水在常温下难分解;但在双氧水溶液中加入铁锈,就会迅速分解,且反应结束后过滤出的铁锈可重复使用。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发生装置可选用 ②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满? ③ 。 (4)实验室还常用醋酸钠晶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来制取甲烷气体,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则制取比较干燥的该气体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_。
|
35. 难度:中等 | |
(10分)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 ① ,操作①的名称是 ② ,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③ (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Ⅰ) (Ⅱ) (Ⅲ) (2)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 ① (填序号),该过程主要是 ②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 ① (填“硬水”、“软水”)。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 ② (填序号),经过操作③以后,小刚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③ 。 (4)物质A是 ① ,它起的作用是 ② 。
|
36. 难度:中等 | |||||||||||||||||||||||||||||||||||||||||||
(6分)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 (2)从实验 和 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 (3)通过实验②和③比较可知,使用 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很大。 (4)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 氧气的总重量 (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
37. 难度:中等 | |
(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按图I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 ①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② 。若止水夹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③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不变”,下同);若图Ⅰ中集气瓶口漏气,会导致测定结果 ④ 。 (2)按图Ⅱ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 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 。 ② 按图Ⅱ实验时的操作步骤如下: a、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b、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后松开弹簧夹。 c、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5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d、点燃酒精灯。e、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③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