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重庆市江津区七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9周联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B. 亚洲西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

C. 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D. 亚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亚洲最高大的山脉是   (  

A. 乌拉尔山脉    B. 喜马拉雅山脉    C. 昆仑山脉    D. 安第斯山脉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舅舅居住木屋以防震,你认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 位于太平洋边缘,太平洋太大。    B. 夏季多暴雨,冬季多暴雪。

C.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D.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季风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一带一路”将亚洲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给亚洲经济带来了活力。中巴经济走廊建成后,经瓜达尔港运输到我国的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是   (   )

A. 铁矿资源    B. 石油资源    C. 汽车产品    D. 木材资源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中国高铁走出国门,承担印尼雅万高铁(雅加达—万隆)建设项目于 2016 年 1 月 22日开工,建设雅万高铁时需要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 寒潮、泥石流    B. 地震、洪涝    C. 沙尘暴、干旱    D. 霜冻、旱涝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在我国称澜沧江的河流是 (     )

A. 湄公河    B. 湄南河    C. 红河    D. 伊洛瓦底江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地区的区域文化与当地自然条件或民族习俗组合正确的是:(     )

A. 生活在北亚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住木屋,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气候炎热干燥

B. 加里曼丹岛上的达雅克人多住高脚屋──多地震

C. 孟加拉人以船为交通工具──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D. 沙特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着宽大的袍子,过着游牧生活──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面对中南半岛山河分布特点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山河南北纵列            ②山河东西横列

③山环水绕                ④山河相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日本是核电发达的国家,核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核电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但核废料处理不当以及核电站遭到破坏时都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是(   )

①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

②日本工业高度发达,是能耗大国

③日本煤、石油等能源缺乏

④日本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国家中,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国家是(  )

A. 中国

B. 俄罗斯

C. 日本

D. 印度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东南亚国家中,属于内陆国的是  (   

A. 泰国    B. 柬埔寨    C. 老挝    D. 缅甸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B. 地势低,多平原,耕地面积广

C. 少火山、地震,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D. 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印度的母亲河也称圣河的是(    

A. 印度河    B. 红河    C. 湄公河    D. 恒河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俄罗斯河流众多,被称为母亲河的是( 

A. 鄂毕河    B. 叶尼塞河    C. 伏尔加河    D. 勒拿河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寒假,李明准备到东南亚旅游,家人为他做了以下的准备,其中不需要的是(  )

A. 爸爸准备了一把伞    B. 奶奶买了件新羽绒服给李明

C. 妈妈准备了一瓶防晒霜    D. 李明自己准备了一套泳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日本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      )

A. 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    B. 日本海和太平洋沿岸

C. 日本海和濑户内海沿岸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自然原因是(   

A. 热量、水分充足       B. 山地多、土壤肥沃

C. 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        D. 世界上对热带经济作物需要量大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中东地区的居民大多信仰:       (     )

A. 伊斯兰教    B. 基督教    C. 佛教    D. 犹太教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当印度盛行如图所示的风向时,对该地区气候状况判断错误的是(     )

A. 正盛行西南季风    B. 正值湿热多雨期

C. 正值洪涝灾害多发期    D. 此时凉爽宜人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东南亚旅游资源丰富,有着“花园城市”之称的国家是____  __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______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______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亚洲的东亚、南亚和     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东南亚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印度地形以______和平原为主,因此耕地面积广大。其中水稻主要分布在       平原中下游及其沿海平原地带,小麦主要分布在                                    (地形区)。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乌拉尔山东侧是          平原,西侧是          平原。

 

三、连线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将俄罗斯著名海港与其临海之间用线连接

① 摩尔曼斯克                   A.太平洋

② 符拉迪沃斯托克                   B.波罗的海

③ 圣彼得堡                    C.北冰洋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将下列国家及其有关地理事项连接起来

A.印度                              a.吴哥窟

B.柬埔寨                            b.“世界办公室”

C.越南                              c.“世界加油站”

D.俄罗斯                            d.富土山

E.日本                              e.下龙湾

 

四、解答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东南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连接了两个大洲,沟通了两个大洋,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十字路口”.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名称.

大洲:A__________,B__________. 大洋:C__________,D__________

(2)图中E处为著名的__________海峡,该海峡是指苏门答腊岛与         半岛之间的狭窄的通道,是东西方海上交通的要道,被日本人称为:__________ 。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读亚洲区域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形成了面积广大、特征典型的         气候。冬季盛行偏       风,降水较       ;夏季盛行偏        风。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因为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       

 

(2) A、B中,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的是       (填字母)区域。椭圆C所示区域是典型的温带      气候,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从纬度位置看地处   纬度,从海陆位置看            

 

(3)观察图中的几条河流,可以看出,亚洲河流基本上都是由中部流向       ,说明亚洲的地势特征是                        

 

(4)图中D所示的半岛是        半岛,该半岛上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气候。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为       岛; B是被誉为“亚欧大陆桥”的        铁路。

(2)在自然资源方面,两国的主要区别是:

日本                              

俄罗斯                    

(3)两国海运业发展水平不同:日本海运发达,主要原因是

                        

俄罗斯海岸线漫长,但海运在交通运输业中所占比重不高,主要原因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