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 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B. 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广大

C. 本国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D. 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不属于日本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的是:

A. 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益的管理    B. 发达的科技

C. 便利的海运    D. 丰富的矿产资源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小明去日本旅游回来,下面是他对日本之行的描述,哪一句是假的(   )

A. 享受美味的生鱼片

B. 游富士山,泡温泉

C. 到热带雨林探险

D. 观赏樱花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日本同中国的贸易中,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是

A. 木材和电子产品    B. 钢材和轻纺产品

C. 家电产品和服装    D. 汽车和照相机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某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张关于世界之最的卡片,其中错误的是

A. 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是死海    B. 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加拿大

C. 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是青藏高原    D. 世界上最大湖泊是里海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

A. 南亚.东南亚    B. 中国.俄罗斯    C. 西欧.美国    D. 东亚.西亚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属于亚洲气候特征的是:

A. 季风气候显著    B. 气候复杂多样

C.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D. 海洋性气候分布广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B. 地势低,多平原,耕地面积广

C. 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    D. 多火山、地震,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电视纪录片《同饮一江水》,主要记录了湄公河沿岸国家人民的生活情景。据此回答下题。

湄公河和其它许多河流奔流在中南半岛的群山峡谷之中,向南流入海洋,构成了中南半岛壮丽地表景观,这种景观具有的特征是 (      )

A. 山势雄浑,雪峰连绵    B. 平原辽阔,一望无际

C. 丘陵广布,溪水北流    D.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俄罗斯由西向东的地形依次是

①西西伯利亚平原     ②东西伯利亚山地     ③中西伯利亚高原     ④东欧平原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④①③②    D. ④③①②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河流注入太平洋的是:

A. 叶尼塞河    B. 塔里木河    C. 黄河    D. 印度河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均海拔居各洲之首

B. 季风气候显著,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种季风气候类型

C. 大河都发源于中部高山地带,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

D. 地势东西低,中部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今年暑假,小明将去东南亚各国旅行,去漫步椰林婆娑的东南亚海滨,感受那里炎热的热带气息。小明能感受到炎热热带气息的原因是东南亚各国

A. 均属临海国家    B. 均在北半球

C. 均地处低纬度地区    D. 均地处中纬度地区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与我国陆上直接相邻的东南亚国家有

A. 越南.老挝.缅甸    B. 越南.柬埔寨.老挝

C. 越南.泰国.老挝    D. 越南.菲律宾.缅甸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影响       B. 季风影响    C. 地形影响      D. 海陆位置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区域的水系特征深受本区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读下图关于该大洲水系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分流    B. 没有内流河

C. 西部河流少,径流量小    D. 广阔的地域为形成众多的大河提供了条件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日本是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每年春天是日本人赏樱花的季节。当第一朵樱花在九州岛南部绽放后,媒体就开始向人们播报樱花开放的时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日本领土组成中的四个大岛,纬度最高的是(   )

A. 北海道岛    B. 本州岛

C. 四国岛    D. 九州岛

2.影响樱花开放时间自南向北逐渐推迟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分    B. 地形

C. 热量    D. 树种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春节期间,张林和父母一起赴东南亚旅游.有关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与事实不符的是(  )

A. 在马来西亚,汽车一直奔驰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

B. 在新加坡能见到很多中国餐馆

C. 泰国有大面积的橡胶种植园

D. 印度尼西亚几乎每天午后都下雨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列河流最终注入印度洋的是(  )

A. 伊洛瓦底江    B. 湄公河    C. 红河    D. 湄南河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俄罗斯的地形以高原为主    B. 俄罗斯的气候以温带湿润气候为主

C. 西南面的黑海是世界最大的咸水湖    D. 俄罗斯的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一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列称号,适合俄罗斯的是

A. “世界加油站”    B. “世界办公室”    C. “世界造纸厂”    D. “世界物流中心”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马来群岛和日本相似的地理现象是

A. 渔业资源缺乏    B. 矿产资源丰富    C. 火山众多,地震频繁    D. 气候湿热,高温多雨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已成为国际旅游热线之一,在新马泰看不到的旅游景观

A. 吴哥窟    B. 橡胶树    C. 热带雨林景观    D. 水上市场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建设中的泛亚铁路是连接我国与东南亚的“黄金走廊”。读泛亚铁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昆明某游客春节时去新加坡,下列随身携带物品,作用不大的是:

A. 棉服    B. 雨伞    C. 地图    D. 防晒霜

2.泛亚铁路沿线地区多数居民的日常主食是:

A. 面包    B. 奶酪    C. 米饭    D. 牛肉

3.泛亚铁路建成后,将:

①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②促进云南省和新加坡旅游业的发展

③有利于中国与东南亚的交流与合作

④降低珠江三角洲工业品输往欧洲的运输成本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东南亚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东南亚包括A和B两部分,A是________半岛,B是_______群岛。

(2)E___ __   ___海峡是连接C_______和D_______的重要海上通道。

(3)在东南亚地区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_________河。

(4)东南亚唯一一个内陆国是           (字母及名称)。

 

三、解答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1) :①________,洋:②________,

:④________,⑤          :⑥_________国家:⑦_________。

(2)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沿岸和             ______________。原因是: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读印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数字代表的海域名称

                         

(2)印度以           气候为主,每年6~9月为雨季,这时盛行__    __季风(风向),并在图中标出来。

(3)印度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三分之二,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有哪些?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印度主要地形:1              2            平原  3              高原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读“俄罗斯图”,填写:

矿产地及矿产

①                  

                  

工业区A              B                     

港口E            

F                

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在南部山区的原因(至少从两个角度)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