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 练习
一、填表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主要地形区:

身披黄土,土质疏松,沟壑纵横:______;水草丰茂,一望无垠:_____;山颠白雪皑皑,冰川广布:________;远看是山,近看成川:_______;崎岖不平,多梯田:______。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我国之最:

面积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_______;最平坦的高原是 ______;受水蚀作用最强的高原是__________;面积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___;海拔最高的盆地是__________;纬度最高的盆地是______;纬度最低的盆地是__________ ;面积最大的平原是______;“黄淮海平原”是指______;平原被称为“水乡”、“鱼米之乡“______。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__,呈___状分布。我国陆地地势可划分为 ___级阶梯。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第一级阶梯主要由_____高原构成,平均海拔______    米以上。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_________米,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____米以下,以 _______、____为主,并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_______。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地形类型    B. 平均海拔高度    C. 相对高度    D. 山脉走向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部地区,又产生了巨大水能,其原因是(     )

A. 地形复杂多样    B. 山区面积广大

C.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 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网格状分布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地形类型主要为(     )

A. 丘陵、平原    B. 高原、盆地    C. 高原    D. 山地、高原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山脉中,走向与其它三列走向不同的是(     )

A. 天山    B. 台湾山脉    C. 大兴安岭    D. 长白山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      )

A. 天山—阴山    B.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C. 长白山—武夷山    D.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关于我国的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 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间高

D. 西高东低,山脉呈网络状分布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及相关地理事物示意图,有关四个省级行政区中的山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图中山脉是阴山,②图中间的一列是天山山脉

B. ②图中最北的一列是阿尔泰山,④图中最北一列是祁连山

C. ①图中山脉是巫山,③图中的山脉是阴山

D. 图中的山脉被长江切开形成长江三峡,③图中的山脉是重要地理分界线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山脉与地形区相邻的一组是: (    )

A. 昆仑山—内蒙古高原    B. 秦岭—黄土高原

C. 横断山—塔里木盆地    D. 巫山—东北平原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的连线组合,正确的是

A. 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B. 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

C. 云贵高原-地势平坦    D. 黄土高原-平坦开阔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位于地势三级阶梯海拔在50米以下,临黄海和东海的地形区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辽东丘陵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我国以肥沃黑土著称的平原是 (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成都平原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读图回答问题。

 

1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我国第_____级阶梯上。

2我国地势第一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A横断山脉

B.四川盆地

C.巫山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中部低,四周高

4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的影响是_____有利或不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