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地理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检测题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关于东北地区的地表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    B. 外围是山地和丘陵

C. 中间是广阔的平原    D. 内部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被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

土地资源优势  ②森林资源优势  ③矿产资源优势  ④地理位置优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东北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有(    )

  ②  ③石油  ④有色金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显著特征是(    )

耕地面积广大  ②宜农荒地多  ③土壤肥沃  ④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东北三省东面和北面的邻国分别是(    )

A. 朝鲜、俄罗斯    B. 俄罗斯、蒙古    C.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D. 哈萨克斯坦、印度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东北地区的地形以(    )为主。

A. 山地和平原    B. 高原和平原    C. 高原和山地    D. 山地和盆地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未发源于长白山的河流是(    )

A. 嫩江    B. 松花江    C. 图们江    D. 鸭绿江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东北地区重要的水上运输线是(    )

A. 黑龙江    B. 松花江    C. 图们江    D. 黄河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东北三省没有跨越的温度带是(    )

A. 寒温带    B. 中温带    C. 暖温带    D. 亚热带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前以朱开山一家为典型代表的山东人到东北谋生创业的艰苦历程。电视剧中,大量山东人奔赴东北去开荒谋生,主要原因是当时东北(   )

A.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B. 森林资源丰富    C. 社会秩序安全稳定    D. 交通便利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是(    )

A. 东北平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成都平原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    )

A. 大豆、甜菜、春小麦、玉米    B. 大豆、冬小麦、水稻、玉米

C. 甜菜、荔枝、春小麦、大豆    D. 花生、亚麻、甜菜、大豆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原来被称作“北大荒”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相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东北平原—春小麦  华北平原—冬小麦

B. 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C. 东北平原—中温带   华北平原—暖温带

D. 东北平原—半湿润地区   华北平原—湿润地区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山脉不是位于东北三省的是(      )

A. 太行山脉    B. 大兴安岭    C. 小兴安岭    D. 长白山脉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关于东北地区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B. 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

C.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D. 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黑龙江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著名的“北大荒”位于该省东部    B. 地表“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C. 是著名的小麦、大豆、甜菜生产基地    D. 北与俄罗斯、东与朝鲜相邻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读我国某工业基地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有我国著名的(    )

A. 辽中南工业基地    B. 沪宁杭工业基地    C. 京津唐工业基地    D.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该工业基地得以发展的基础是具有丰富的(    )

A. 水力资源    B. 铝、铜等有色金属资源    C. 森林资源    D. 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辽中南地区的著名工业城市有(   )

A. 大连、大庆、马 鞍 山    B. 沈阳、长春、哈尔滨    C. 唐山、秦皇岛、辽阳    D. 沈阳、辽阳、大连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 宜农荒地多

C. 土壤肥沃    D. 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下图是东北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和2010年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构成百分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东北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            2010年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构成百分比图

(1)读东北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有人得出东北地区山河分布的显著特征是山环水绕。请你指出能够支持这种结论的证据。

(2)东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粮食产区,这里适宜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

(3)从2010年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构成百分比图中可以看出,在谷类作物中,产量最大的是                  

(4)水稻是一种喜高温大水的作物,在我国东北地区,水稻不但种植面积大,而且分布纬度高(可达北纬50°),这在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地区都是达不到的,你认为东北地区水稻分布纬度高与我国的气候有什么关系?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达到临界状态,重要矿产资源濒临衰竭;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一些资源型城市,由于开采方式和治理落后,诱发了一系列矿山环境问题,并有逐年加剧的趋势。

材料二   东北地区图。

(1)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土地肥沃,该地区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平原和    

平原。受气候影响,农业耕作制度是         

(2)2000年,国家决定停止开发北大荒,其目的是(   )

A.保护湿地             B.保护耕地       

C.发展畜牧业           D.植树造林

(3)东北的        山地,是我国天然林的主要分布区,有森林资源的宝库之称。大面积砍伐森林,将导致             ,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4)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中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A        。有我国汽车工业摇篮之称的工业城市B           

(5)对于大庆、抚顺等资源型城市,今后应注意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             产业。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读黑龙江省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黑龙江省的地形主要以              为主。

(2)由于这里大部分地处中温带,因此,耕作制度只能一年    熟。

(3)这里种植的主要糖料作物是         

(4)流经哈尔滨的河流是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图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工业基地位于      (辽宁或吉林)省的中南部。该地区丰富的           资源,便利的        (铁路或内河)运输,是甲工业基地发展      (钢铁或纺织)工业的有利条件。

(2)针对甲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我们的屯子东面原是一片开阔的草甸子,离屯子二十多里外的山林中,有一片我们生产队的“飞地”,称为“大荒地”。当年是十分肥沃的新开垦的山坡地,四周是成片的树林……这片山林是我们始终难以忘怀、必须朝拜的“圣地”……它其实早已消失,仅存于我们心中。当我们重新走上变得低矮的山冈,目及之处已全部是耕地,没有一片树林,没有一株白桦。当年肥厚的黑土,因连年雨水冲刷流失,已变成贫瘠的砂石地,长着低矮的小麦……

(1)与四川盆地相比,该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光热充足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便利

D.灌溉方便

(2)目前,影响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   )

①湿地面积日益增多   ②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   ③自然灾害频繁

④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应当(   )

A.在平原区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确保商品粮供应基地的地位

B.在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这一主题,大力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C.在山区以森林的开发为核心,走好多元化开发的路子

D.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4)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有哪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