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云南省业水平冲刺地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20153302152分,我国在四川西昌(北纬28.2°,东经102°)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结合地球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发射“北斗导航卫星”当天,地球公转运行在图中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2.若要查找西昌所在的位置,可选择的地图是

A.中国气候图      B.中国地形图

C.中国政区图      D.中国人口分布图

3.下列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昼夜的交替现象     B.太阳东升西落

C.四季的交替变化        D.时间差异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天气符号与其对应的行为活动,正确的是

A——晾晒衣服          C——户外郊游

B——开展校运会         D ——高空作业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共同视为“圣城”的城市是

A.耶路撒冷       B.麦加      C.巴格达  D.开罗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亚洲的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说明亚洲的地势特征是

A.东西高,中部低      B.中部高,四周低

C.南高北低             D.地势起伏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读东南亚示意图,回答 下列各题。

1.图中位于东方十字路口的“咽喉”要道 P 是指

A.马六甲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C.台湾海峡      D.白令海峡

2.右图所示的是马来群岛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判断其气候类型为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3.东南亚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下列作物属于东南亚生产地的是

A.橡胶、椰子      B.蕉麻、樟脑

C.黄麻、油棕     D.玉米、咖啡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四张卡片,关于“世界之最”的描述正确的是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发展,我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各种生活日用品在俄罗斯的销售特别好,其原因是

A.俄罗斯的国土面积不大

B.俄罗斯的轻工业薄弱,生活日用品生产较少

C.我国生活日用品的广告宣传做得好

D.俄罗斯不生产生活日用品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读我国行政区划示意图,回答 下列各题。

1.我国领土最北端是

A.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B.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C.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D.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2.关于甲、乙、丙、丁四省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省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的内蒙古牧区

B.乙省区主要矿产资源是煤炭

C.丙省区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上

D.丁省区的行政中心是武汉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我国夏季最低气温不在漠河镇,而是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说明影响我国夏季气温地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地势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

A.朝鲜    B.菲律宾     C.缅甸      D.蒙古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13 年我国提出并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即一方 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是为了缓解

A.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问题

B.人口老龄化问题

C.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D.青壮年劳动力不足问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我国地理分界线较多,其中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相吻合的分界线是

A.黑河腾冲一线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1 0℃等温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也丰富

B.我国林地主要分布西北、西南、东南

C.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D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以东的地区发展畜牧业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形成和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A.丰富的自然资源         B.科技智力资源密集

C.劳动力充足             D.便捷的海陆交通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示的是千沟万壑“面孔”,表明长的人类活动,造成了当地严重的

A.水土流失      B.湖泊萎缩   C.凌汛危害    D.城市化问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A.东北林区伐木种粮       B.洞庭湖沿岸围湖造田

C.云贵高原陡坡开荒           D.西北牧区退耕种草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读台湾示意图,回答 下列各题。

1.关于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第二大岛屿          B.与广东省隔海相望

C.台湾领土部不包括钓鱼岛 D.岛上河流短小,水流湍急

2.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其经济类型与下列国家相类似的是

A.澳大利亚      B.美国      C.日本      D.印度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暑假期间,玲玲打算到新疆旅游。下面是家人对玲玲的嘱咐,正确的一项是

A.妈妈说:夏季,降雨多,别忘记带雨伞或雨衣

B.爸爸说:新疆的瓜果甜,回来要记得带葡萄干、哈密瓜

C.奶奶说:可以看到绿孔雀、亚洲象、企鹅等动物

D.爷爷说:可以了解当地的蒙古族的风情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2014 8 3 日云南省昭通鲁甸县发生 6.5 级地震,虽然震级不算大,但造成大量群众 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若从广州运输一批急救药到灾区,所使用的运输方式是

A.航空   铁路      B.铁路 公路    C.公路 水运     D.航空 公路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 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2)图中 C 地海拔是 米,山顶 D 地与 B 地的气温相差 ℃。

3)图中各地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填数码)

4甲村于乙村的 方向,甲、乙两村落最有可能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读材料及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接力活动,于 2015 3 28 日(20:30~21:30)在全球各地展开,我国发出主题为“能见蔚蓝”的倡议,代表了我们的建议 和对未来的期待。“能”——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能够带来改变,“蔚蓝”——代表我们每个 人对告别雾霾、寻回蓝天的期待。

材料二 世界分布示意图

 

(1)熄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了大洋洲→②        (大洲)欧洲非洲南美洲 北美洲,这种接力式的熄灯过程与地球的          运动有关。

2)图中 P 点的地理坐标是 ;②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时,北京进入了春季,此时悉尼正值         季节。

4)请你举一个生活中的清洁能源

(5)下列各生活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上学、放学乘坐公交车 B.电脑不用时关机断电,尽量减少使用待机模式

C.作业本双面使用,节约纸张 D.时时刻刻使用空调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极地区中,以大陆为中心的是              (填名称)。

2)北极、南极的各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3)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长期居住的民居是             

4)在南极、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需要面临的恶劣气候是           、狂风、降水稀少

5)北极与南极的科考时间一般都是相反,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6)科学家通过多年的考察发现,南极地区有冰雪融化、冰川变薄的现象,主要是因为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读“巴西、澳大利亚”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两个国家的示意图中穿过的纬线可知,两国都位于          半球。

(2)两国的人口、城市主要都集中分布在本国的           

3)每年我国都会从巴西和澳大利亚进口大量的 (矿产)资源,尤其是澳大利亚因大量出口该资源,有“                ”之称。

(4)巴西拥有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该河流流经的平原所覆盖的植被对调节全球气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读我国山脉、河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B 山脉为

(2)图中①河流呈一个巨大的“几”字,自西向东的注入        海,在其下游地区形成了“地上河”现象,其原因是

(3)图中③河流是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          流河(填“外”或“内”)。

(4)图中②河流素有“水能宝库”之称,其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游河段。

5)“沃野千里、山环水绕”描述的是图中 A (地形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