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当x=__________时,分式
|
|
| 2. 难度:简单 | |
|
化简
|
|
| 3. 难度:简单 | |
|
当x_______时,
|
|
| 4. 难度:简单 | |
|
已知
|
|
| 5. 难度:简单 | |
|
如图,点A关于
|
|
| 6. 难度:简单 | |
|
若
|
|
| 7. 难度:简单 | |
|
一个多边形每个外角等于36°,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
|
|
| 8. 难度:简单 | |
|
已知
|
|
| 9. 难度:简单 | |
|
已知
|
|
| 10. 难度:中等 | |
|
观察下列各等式:
|
|
| 11. 难度:简单 | |
|
对称现象无处不在,观察下面的五个图形,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
| 12. 难度:简单 | |
|
在下列运算中,计算正确的是( ) A.
|
|
| 13. 难度:简单 | |
|
如图,△ABC≌△DEF,点A与D,点B与E分别是对应顶点,BC=5cm,BF=7cm,则EC的长为( )
A.1cm B.2cm C.3cm D.4cm
|
|
| 14. 难度:中等 | |
|
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则腰长为( ) A.2㎝ B.8㎝ C.2㎝或8㎝ D.不确定
|
|
| 15. 难度:中等 | |
|
甲、乙两班学生植树造林,已知甲班每天比乙班多植5棵树,甲班植80棵树所用的天数与乙班植70棵树所用的天数相等,若设甲班每天植树x棵,则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 A.
|
|
| 16. 难度:简单 | |
|
三角形内有一点到三角形三顶点的距离相等,则这点一定是三角形的( ) A.三条中线的交点 B.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C.三条高的交点 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
|
| 17. 难度:简单 | |
|
如果把分式 A.不变 B.扩大2倍 C.扩大4倍 D.缩小2倍
|
|
| 18. 难度:中等 | |
|
如图,△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且AB=6
A.6
|
|
| 19. 难度:中等 | |
|
若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是腰长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度度数为( ) A.75°或15° B.75° C.15° D.75°或30°
|
|
| 20. 难度:中等 | |
|
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连结BF,CE.下列说法: ①△ABD和△ACD面积相等; ②∠BAD=∠CAD; ③△BDF≌△CDE; ④BF∥CE; ⑤CE=AE.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
| 21. 难度:简单 | |
|
(每题4分,共8分)因式分【解析】 (1) (2)
|
|
| 22. 难度:简单 | |
|
(本题6分)先化简,再求值:
|
|
| 23. 难度:中等 | |
|
(本题6分)△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三角形△A1B1C1; (2)将△A1B1C1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画出平移后的△A2B2C2.
|
|
| 24. 难度:中等 | |
|
(本题7分)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
|
|
| 25. 难度:中等 | |
|
(本题6分)如图,两所学校位于A、B两处,且在一条东西走向公路的同旁,一辆汽车由西向东行驶,在行驶过程中是否存在一点C,使C点到A、B两校的距离相等,如果有,请用尺规作图找出该点,保留作图痕迹.
|
|
| 26. 难度:中等 | |
|
(本题8分)如图,△ABC中,D是BC的中点,过D点的直线GF交AC于F,交AC的平行线BG于G点,DE⊥DF,交AB于点E,连结EG、EF.
(1)求证:BG=CF. (2)请你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
|
| 27. 难度:中等 | |
|
(本题9分)某中学新建了一栋四层的教学楼,每层楼有10间教室,进出这栋教学楼共有4个门,其中两个正门大小相同,两个侧门大小也相同.安全检查中,对4个门进行了测试,当同时开启一个正门和两个侧门时,2分钟内可以通过560名学生;当同时开启一个正门和一个侧门时,4分钟内可以通过800名学生. (1)求平均每分钟开启一个正门和一个侧门各可以通过多少名学生? (2)检查中发现,出现紧急情况时,因学生拥挤,出门的效率将降低20%,安全检查规定:在紧急情况下全楼的学生应在5分钟内通过这4个门安全撤离,假设这栋教学大楼每间教室最多有45名学生,问:该教学楼建造的这4个门是否符合安全规定?请说明理由.
|
|
| 28. 难度:中等 | |
|
(本题10分)如图,△ABC的边BC在直线 (1)示例:在图1中,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AB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答:AB与AP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EFP沿直线 答:BQ与AP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EFP沿直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