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如图,用数学的眼光欣赏这个蝴蝶图案,它的一种数学美体现在蝴蝶图案的( )
A.轴对称性 B.用字母表示数 C.随机性 D.数形结合
|
|
| 2. 难度:简单 | |
|
如图,已知△ABC≌△DCB,且AB=DC,则∠DBC等于( )
A.∠BAC B.∠DCB C.∠ABC D∠ACB
|
|
| 3. 难度:中等 | |
|
已知△ABC≌△DEF,且AB=DE,AB=2,AC=4,△DEF的周长为偶数,则EF的长为( ) A.3 B.4 C.5 D.6
|
|
| 4. 难度:简单 | |
|
如图,ΔABC与ΔA'B'C'关于直线l对称,∠A=50,∠C'=30,则∠B的度数为 ( )
A.30° B.50° C.90° D.100°
|
|
| 5. 难度:简单 | |
|
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6cm和3cm,那么它的周长是( ) A.9cm B.12cm C.15cm D.12cm或15cm
|
|
| 6. 难度:简单 | |
|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相加之后的结果是252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 ) A.12 B.13 C.14 D.15
|
|
| 7. 难度:中等 | |
|
如图,在△ABC中,∠C=90°,∠B=15°,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交AB于E,DB=10cm,则AC=( )
A.4cm B.5m C.6cm D.7cm
|
|
| 8. 难度:简单 | |
|
点(4,5)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A.(-4,5) B.(4,-5) C.(-2,5) D.(2,5)
|
|
| 9. 难度:中等 | |
|
如图,D和E分别是
A.当 B.当 C.当 D.当
|
|
| 10. 难度:中等 | |
|
如图,∠AOB=30O,∠AOB内有一定点P,且OP=10.在OA上有一动点Q,OB上有一动点R.若ΔPQR周长最小,则最小周长是( )
A.10 B.15 C.20 D.25
|
|
| 11. 难度:中等 | |
|
广告公司为某种商品设计了一种商标图案(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为红色.若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都是1,则红色部分的面积是 .
|
|
| 12. 难度:简单 | |
|
一个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条边, 则它的内角和增加 度 ,外角和增加___ 度 。
|
|
| 13. 难度:中等 | |
|
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即BC=EF),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ABC+∠DFE=___________度.
|
|
| 14. 难度:中等 | |
|
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两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再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任意涂黑一个,使整个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有____________种.
|
|
| 15. 难度:中等 | |
|
如图,斜折一页书的一角,使点A落在同一页书内的
|
|
| 16. 难度:中等 | |
|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另一腰的夹角是40度,则顶角度数是 。
|
|
| 17. 难度:简单 | |
|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A(
|
|
| 18. 难度:中等 | |
|
如图,在△ABC中,AB=AC,点O在△ABC内,且 ∠OBC=∠OCA,∠BOC=110°,求∠A的度数=_______________
|
|
| 19. 难度:中等 | |
|
如图,在△ABC中,AD、BE是中线,AD、BE交于点P,已知△ABC的面积为4,求四边形DCEP的面积 (提示:P为重心,分中线长2:1).
|
|
| 20. 难度:中等 | |
|
如图是瑞典人科赫(Koch)在1906年构造的能够描述雪花形状的科赫雪花图案.图形的作法是,从一个正三角形开始,把每条边分成三等份,然后以各边的中间长度为底边.分别向外作正三角形,再把“底边”线段抹掉.反复进行这一过程,就会得到一个“雪花”样子的曲线.这是一个极有特色的图形:在图形不断变换的过程中,它的周长趋于无穷大,而其面积却趋于定值.如果假定原正三角形边长为
|
|
| 21. 难度:简单 | |
|
(6分)请分别画出下图中各图的所有对称轴. (1)正方形 (2)正三角形 (3)相交的两个圆
|
|
| 22. 难度:中等 | |
|
(8分)如图,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点B和点E分别在直线AD的两侧,且AB=DE,∠A=∠D,AF=DC.求证:BC∥EF.
|
|
| 23. 难度:中等 | |
|
(10分)某中学八年级(5)班的学生到野外进行数学活动,为了测量一池塘两端A、B之间的距离,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 (Ⅰ)如图3(1),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的点C,再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至D,BC至E,使 (Ⅱ)如图3(2),过点B作AB的垂线BF,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 问:(1)方案(Ⅰ)是否可行?__________ _; (2)方案(Ⅱ)是否可行?___________; (3)小明说在方案(Ⅱ)中,并不一定须要 证明:
|
|
| 24. 难度:中等 | |
|
(10分)如图,在Rt△ABC中,∠BAC=90°,AC=2AB,点D是AC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D重合,连结BE、EC.试猜想线段BE和EC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
|
| 25. 难度:中等 | |
|
(14分)如图,△ABC中,点D是BC中点,连接AD并延长到点E,连接BE。
(1)若要使△ACD≌△EBD,应添上条件:__________ (2)证明上题: (3)在△ABC中,若AB=5.AC=3,可以求得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AD<4.请看解题过程: 由△ACD≌△EBD得:AD=ED,BE=AC=3,因此AE<AB+BE,即AE<8,而AD= 则AD<4,请参考上述解题方法,可求得AD>m,则m的值为_______________. (4)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提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加以证明)
|
|
| 26. 难度:中等 | |
|
(12分)如图①,OP是∠MON的平分线。 (1)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3分)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2)如图②,在△ABC中,∠ACB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请你判断并写出EF与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7分) (3)如图③,在△ABC中,如果∠ACB不是直角,而(2)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请问,你在(2)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______________ (填 是或否)。(2分) (2)证明:
|
|
